|
|
|
特产市场低迷 专家指点迷津
|
|
时间:2009-06-27 |
|
日前我参加一个中老年旅游团到富春江两日游。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在所住的宾馆门口等车时,候在一旁的小贩来向我们推销当地土特产。其中,小贩极力向我们推荐的是一袋12小包的“野生小核桃仁”,塑料包装袋花花绿绿印制得还不错,标明是临安特产小核桃仁,而且还是有点名气的某某食品系列的产品,注明选用野生山核桃精制加工而成……经讨价还价后几个小贩答应10元一袋。我看到不少老年人在买,也买了一袋。回到家里,我想品尝一下带回来的特产,不料打开塑料袋发现,里面只有6小包小核桃仁,另外6包竟是又硬又咸的青黄豆,根本无法下咽。那些小贩如此明目张胆销售假冒产品,吃惊之余,也怪自己心存大意,没有仔细验明商品真伪就轻信小贩的话。 在此提醒外出旅游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有意带点土特产回来,出发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当地的行情,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尽量到专卖店或较大的商店去买。旅途中遇到上来推销当地“土特产”的流动小贩时,实在想买的话,也要仔细查看其质量,有把握了再买。如心存疑虑,还是不买为好。记者最近在随队赴吉林省白山市采访由中宣部、科技部等部委共同主办的“科技列车长白山行”活动时,听到该市靖宇县2008年两个很有意义的数字———特产总产值占全县农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农民人均特产业收入占整个收入的60%以上。 以“林、参、蛙、菌、药”为主导的特产业在靖宇县如此重要,可是从科技列车上下来的专家却在所到之处都听到农民急切地问:“我们还要不要养(特种猪),能不能扩繁?”“我们还要不要种(五味子等药材),是不是又得砍掉?”“市场前景到底怎样?”本来打算解决科技问题的几十位农业专家,却不得不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难题。经过认真调研,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关注市场,更要找准定位;稳住市场,必须做好品牌;面对市场,政府要有所作为。 关注市场 更要找准定位 东北群山滴翠,江河盘绕,盛产人参等中小药材,其中的平贝母被称为“子孙庄稼”,一次种下,几十年收获,经济价值也高;五味子更是常用的名贵药材,可是因为市场价格骤降,东北的五味子今年春天砍掉1/3———10万亩。 白山市三道沟镇仙人洞村有30户农民共种了680亩五味子,其中薛连武、陈思梅夫妇的56亩五味子今年进入盛果期,丰收在望。他们说,五味子的价格今年比去年掉了一半。“来收购的贩子都疯狂压价,我们也只好卖;如果没人来收,我们又不能加工,价值十几万的鲜果很快就会烂掉。砍是砍不起啊,投入太大了;我们都在‘扛’。现在该咋办?”他们眼巴巴地指望来村里的专家出主意。 不仅是种五味子的农民感到憋屈,从事特种养殖的农民目前也有些懵懂。吉林省靖宇县蒙江乡富阳村有不少农民养了野猪与家猪杂交的猪,他们对记者说,“家猪市场时起时落,野猪也跟着遭殃”,“一个‘流感’把野猪肉市场也‘感’没了,我们现在养一头赔20块;可一年前还几十块一斤呢。我们想多繁殖点,不知啥时合适?” “好药出在长白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守颖在建言献策会上语重心长———这里没有污染,林大树多,水源丰富,温度适宜,种植的五味子能对肝炎、心悸和肺虚喘咳等多种疾病有疗效,因此这里的五味子在国内外的需求量都很大,仅我国就有一亿的带乙肝病毒者,不愁销路。应把制药企业和种植基地整合起来,让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 “都知道东北的黑木耳好,可是没有做大;山野菜也是特色,应该充分重视。不要老是盲目出去学别人的,你自己就有特色,定位应该定在特色上。”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张志斌也对记者谈到。 稳住市场 必须做好品牌 “人参是这里的道地中药材,可是人参市场已经低迷了十几年了;现在多是家庭小作坊运作,自己种植、自己用锅蒸和烘,品质很难保证;价格上也多是低价恶性竞争;造成利润下滑,整体效益偏低;很多国营参场都不存在了,当年的人参名牌‘新开人参’、‘皇封参’等都很难见到了。”除了人参,中国农大教授郭玉海还谈到,声名远播的林蛙产品“哈什蚂油”,现在这里只有散装的,味道也腥,外地来买的人找不到有品牌的产品。 中国农大副教授董学会指出,吉林极其丰富的山野菜资源已经开发几年,至今没打出叫得响的牌子;其采收时期短、保鲜难和口味接受面窄等问题制约了大众消费。他建议像榨菜那样,调好味,做成小包装,以“即食食品”走进家庭,知名度就会提高。董学会还说,特产加工要保持特色:“有的厂把五味子、山葡萄饮料加进配料后改变了其原有的香味,反倒不好。要知道消费者是冲着你的特味来的!” 做好品牌,很重要的还有一条:保护特色产品的“绿色”内涵。记者随吉林农大的副教授刘晓龙走进靖宇县赤松乡309村时,村里的干部反映农民栽培的黑木耳绿霉菌感染严重。刘晓龙告诉农民,别光盯着抗菌素,要用些物理措施,比如给棚子安上排风扇,强制通风,“你们没见,染上杂菌不出木耳的棒子被扔出去后又出了木耳吗?它通风了降温了湿度也下去了,杂菌就死了!”在平贝母连片种植地,专家告诉记者,有的农民因为现在平贝母价格低,不愿意好好管理,使本来在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就可以避免的病害大量出现,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买药物来除害。 面对市场 政府要有所作为 “五味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好园子、盛果期的五味子一定要保,我让他们坚决挺住。”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副研究员宋润刚说,薛连武家的五味子是全省管理得最好的,如果有加工能力,他们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宋润刚建议引进烘干技术和设备,使农民在市场价格向下波动时能保证收入,减少损失;政府应有专项资金扶持。 “其实市场有波动也正常。现在靖宇县约存栏几千头特种猪,管理得也不错;可营养和口味这么好的肉卖给谁,散户最盲目;同时,深加工现在很不够。政府应搭桥引进加工企业,以减少养殖户的风险,增加特种猪的附加值。”吉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金鑫提出建议。 “资源这么好,市场这么大,不能看着特产业自生自灭。”郭玉海建议按照国际惯例成立产业协会,让从事特产业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时,有产业协会切实维护自己的利益。 由于五味子常常受到从周围玉米大田里漂移来的除草剂危害,有些药农甚至因此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为此,他们把种玉米的农民告上法庭;而种玉米的农民却不愿意多花一点钱去买对五味子无害的除草剂,有的农民则对除草剂对五味子的危害根本不理解。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普及有关科技知识;同时,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一方面帮助规划五味子用地,使其远离玉米地,在源头消除除草剂的污染;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提供适当补贴,让他们购买对五味子无害的除草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