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经济运行来看,经济总量连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为长沙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经济总量不断提升,赶超能力强。从1991年以来长沙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位情况看,长沙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沙赶超步伐明显加快。从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国的排位来看,1991-2007年全市GDP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进位在2位以上。进位最快的是人均GDP和全社会投资分别进12位和11位,其中2001-2007年分别进7和8位;其次是财政收入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进5位和4位,其中2001-2007年分别进6和3位;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进3位,其中2001-2007年分别进3位、6位、4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2位。 从全国来看,长沙总体经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中游偏上水平。2007年长沙市GDP总量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总量低于排10位的石家庄(2361亿元),高于排第12位的长春市(208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1位,基本处于中游偏上的水平。从中部来看,长沙长期以来处于中部省会城市第3位的格局不变。2007年长沙GDP总量低于在全国省会城市排第5位的武汉(3141.5亿元)、和排位第9位的郑州市(2486.7亿元)居第3位。
2、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了比较优势。200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台阶。产值百亿元企业达到2家。2007年六大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749.8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3.3%,实现工业增加值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6.0%;实现利税总额119.9亿元,增长135.0%。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长沙烟厂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2户企业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开创了长沙工业百亿元企业方阵。二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集聚发展的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园区2个(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园区8个,各类园区实际开发面积84平方公里,拥有工业企业1219家。自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园区兴工”战略以来,园区工业总产值保持34.7%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2007年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4.6%,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是新企业迅速增加,形成了后发优势。通过近来全市大力招商引资,长沙近年来引进一大批工业项目。2007年,全市第二产业吸引外商投资达7.97亿美元。众泰汽车、陕西重汽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长沙,明年将投产见效,对工业经济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3、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2001-2007年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速达14.5%。200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仅363亿元,2007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近2000年的三倍。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将带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加速发展。2006年长沙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需求,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长沙商贸餐饮业十分发达,在全国人口过百万城市中,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规模数量位次靠前,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另一方面,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2007年,长沙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邮电业占比为41.4%,比1978年下降16.2个百分点,而信息科技、文化娱乐等新兴行业占43.7%,比1978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长沙文化产业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文化优势可为长沙发展和增强城市“软实力”提供强大动力。会展经济方兴未艾。2001年,长沙市会展活动不足70个,到2003年会展活动首次突破100个。2008年1月至10月,在全市举办的各类主要会展活动已达430个,据测算,直接收入9亿元,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旅游等会展相关产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5%。快乐购等电视购物是长沙服务业的新兴亮点。2008年1至10月,快乐购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13%。
4、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一是在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上,形成了“一带三环、四廊四区、六园八业”的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基本格局。二是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236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90亿元; 三是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很高。超级杂交稻、三倍体“湘云鲫鲤”等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生物饲料和生物农药,动植物有效功能成分的分离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31.1亿元,2001-2007年年均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