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长沙文化产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娱乐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娱乐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活跃广大市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地方税收,因而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沙有文化经营个体户10万多家,其中歌厅104家,酒吧462家,网吧1702家,电子游戏厅207家,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的排名中,长沙休闲娱乐企业类排名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位,目前,长沙市正在向建成“休闲娱乐文化之都”迈进。
通过对长沙文化娱乐业发展轨迹的学习和考察,我们对长沙市文化娱乐产业繁荣发展的现状、原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长沙娱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休闲娱乐,多元发展。长沙市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源于1980年代末兴起的歌厅。始创的歌厅规模不大,一般只可容纳二三百人,尽管如此,长沙歌厅一经面世,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最多的时候全市达到100多家。歌厅和演艺酒吧、KTV等娱乐项目的多元化繁荣,为长沙经济、文化的发展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而被人们誉为“长沙歌厅现象”。
雅俗共赏,贴近群众。长沙娱乐文化的主体是歌厅文化。它发轫于本土市井文化,渗入了一些“舶来”文化元素,从其本质来说属于通俗文化、草根文化。主要是满足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寻求自我的需求。长沙歌厅就是定位在休闲娱乐、雅俗共赏上,符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民营为主,机制灵活。长沙娱乐文化市场,开始门槛也很高,只允许国家和集体兴办。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娱乐文化业中的民营资本迅速壮大。目前,长沙市文化娱乐业中90%以上为民营资本。自主经营使娱乐演艺场所经营者能够根据市场导向,对节目内容、表演形式、主持风格等进行灵活选择;而自负盈亏则迫使他们的一切决策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核心;在歌厅内部管理人员和演艺人员的聘用上必须按市场模式运作,实行优胜劣汰、论功行赏。应该说,以市场为导向,观众喜爱为目标,灵活的经营机制造就了长沙娱乐文化的兴盛。
塑造品牌,人才辈出。长沙文化娱乐业的迅速崛起,靠的就是特色和名牌。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倡导品牌意识,命名了田汉、琴岛、魅力四射、港岛、大中华、好乐迪、钻石钱柜、八点半搞笑频道、欧阳胖胖、苏荷等10家全市首批五星级歌厅,同时扶持一大批经纪公司、猎头公司、舞台设备供应公司、舞美装饰公司、酒水销售公司等配套企业的产业群体,“长沙歌厅文化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长沙在娱乐业繁荣的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全国演艺人才表演、交流的大舞台。目前,歌厅文化与电视媒体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歌厅演出了名气,电视台就会把他们请上荧屏,而电视台主持人中也有不少常去歌厅客串主持。这种互动的结果便是歌厅文化和电视媒体的“双赢”。一些专家分析,“电视湘军”这两年在全国引起轰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视媒体主动去吸收了长沙歌厅通俗文化中健康的内容,增加了对老百姓的贴近性和表演活力,同时长沙歌厅文化也借助湖南独树一帜的电视文化资源,使自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管服一体,健康规范。长沙歌厅从无到有,从零星分散到初具规模,逐步发展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品牌,离不开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引导。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文化主管部门摸索出了一种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引导娱乐文化提升格调的有效管理模式。文化主管部门对娱乐市场的基本态度是“倡导高雅的,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低俗的,打击黄色的”,对如何“俗”也提出了要求,即“俗要俗得文明,俗要俗得健康,俗要俗得艺术”。管理就是服务。文化主管部门通过积极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歌厅娱乐业的文化水准。
长沙娱乐文化产业发展成因分析
娱乐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成熟,是长沙文化强市的一个缩影。近20年的繁荣发展,根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源于湖南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解放思想、不断变革创新的精神,根源于湖湘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深厚积淀,也由此造就了中国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文化湘军”。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娱乐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006年,长沙市提出要把长沙建成带动全省、领先中西部、辐射全国并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战略任务,要求“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年均增长20%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目标。重点明确“文娱休闲”是“十一五”期间长沙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主导产业之一,巩固发展长沙区域性演艺中心的地位,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这些都为长沙市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政治法律环境。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消费观念,为娱乐产业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长沙娱乐文化产业率先崛起的根源,主要是根植于湖南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熏陶,兼收并蓄了湖湘文化的精髓。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圣地,早在宋代,长沙就已成为全国文化教育事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坚韧刚直、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形成了崇尚时髦、享受生活、消费前卫、热衷于各种娱乐文化活动的消费特点和习惯。这种湖湘文化也成为长沙娱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为繁荣娱乐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娱乐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长沙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湖南全省引领地位进一步突出。与其他市州相比较,长沙16.0%的GDP增速遥遥领先。长沙市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53元,比上年增加2229元,增长16.0%,剔除物价因素,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88元,增加1608元,增长15.1%,服务性消费支出3661元,增长4.2%。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食粮的强烈要求,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为长沙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长沙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为娱乐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长沙地处华中腹地,扼南北要冲,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沙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著名的古迹有岳麓书院、马王堆、天心阁等,有名的旅游景点有岳麓山、橘子洲、湘江风光带等,长沙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长沙娱乐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快速增长的人口资源和品牌效应,为娱乐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展望今后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沙作为地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逐步增强,人口的增长速度在正常情况下应有所提升。湖南正在推进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立体网使得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等与长沙的联系更为紧密。长沙娱乐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也吸引了大量来长沙工作、生活和旅游的外来人员观赏和消费,促进了娱乐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