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6月上旬,中共红军第五军军委在鄂东南大冶县刘仁八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红军代表大会和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精神,并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以红五军为基础成立红军第三军团,同时组成中共红三军团前敌委员会。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和前委书记,滕代远任军团政治委员,邓萍任军团参谋长,袁国平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共1万余人。第五军,彭德怀兼军长、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兼参谋长、彭国平兼政治部主任,辖4个纵队(第一纵队,孔荷宠任纵队长、胡筠任政治委员;第二纵队,李实行任纵队长、张启龙任政治委员;第三纵队,吴溉之任纵队长、喻庚任政治委员;第四纵队,郭炳生任纵队长、张纯清任政治委员)。第八军由原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而成,李灿任军长(后何长工)、邓乾元任政治委员、卢匿才任参谋长、柯庆施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纵队(第一纵队李锷任纵队长、郭一清任政治委员;第二纵队,谢振亚任纵队长、石恒中任政治委员;第三纵队,何时达任纵队长、徐策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区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第十六军,由孔荷宠任军长、黄志敬任政治委员,隶属红三军团。
红三军团组成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向国民党军占据之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进攻的指示,于6月中旬,乘国民党新军阀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何键部大部兵力从湖南省长沙地区南追张发奎、李宗仁部至湘桂边境之际,由湖北省大冶地区乘虚向西南进击。至6月底,红三军团先后占领铁山、金山、鄂城、通山、崇阳等地,并控制了咸宁。在通山,红军击溃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第三团,缴枪60余支。中共红三军团前委通山会议决定,乘岳阳守军势单力弱,夺取该城,切断武(汉)长(沙)铁路。旋即,红三军团1路攻击,进占蒲圻县的赵李桥、羊楼洞和湖南临湘县的羊楼司、城陵矶、云溪等城镇,进抵岳阳近郊。7月4日,红军与守城王东原部激战2小时,攻占岳阳城。接着转兵向南,进至平江地区。7月中旬,中共红三军团前委,湘鄂赣边特委及湘赣边各县负责人在平江举行联席会议,根据长沙守军兵力薄弱的情况,决定红三军团在平(江)浏(阳)地区工农武装支援下,于7月25日沿平浏边界向长沙推进,夺取长沙。此时,国民党军第四路总指挥何键鉴于红军进至平江地区已对长沙构成威胁,即从衡阳、永州(今零陵)调回第十九师第五十五旅,与留守长沙的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等部共约7个团的兵力,指令第十五师师长危宿钟统一指挥,于7月19日由长沙沿长(沙)平(江)大路向平江前进。企图先机而动,消灭红军于平江地区,解除对长沙的威胁。红三军团得悉这一情况后,迅即完成了在平江城外迎击国民党军的准备,并计划在打退其进攻后乘势进攻长沙。
长沙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的指挥下,乘长沙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较弱,3天打4仗,追击近50公里,经过伏击战、追击战、阵地攻坚战,以8000人枪打垮3万人枪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夺占省城,这对于年轻的红军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战役胜利,“这在军事史上是不多的”。这是彭德怀、滕代远等军团首长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正确指挥的结果,也是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结晶。当然,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战略指导的错误。在客观上,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在某种程度上又助长了立三路线错误的发展。在这一方面的影响作用,同样不能否认。正如1931年3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决议所指出的:“三军团第一次进攻长沙在整个政治战线上是执行立三路线,但三军团所以能够占领长沙,在政治意义上获得这样大的胜利,是因为三军团前委正确地估量了长沙本地的敌我力量的对比,是三军团的英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