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沙特色巨屏,得贤为重”——捍卫南宋西部疆土安全,以求得人
时间:2009-07-28 |
|
|
南宋时期,北方尽失,其疆域仅限于江淮以南半壁河山,而长沙地处正中,如一道雄伟的屏障屹立于江南西部。因此,自宋高宗伊始,多任重臣大将为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以捍卫南宋西部疆土的安全,以求得人而治。因此宋光宗赵悼曾深有感慨地说:“长沙巨屏,得贤为重。”
南宋一代,任职长沙的名臣除其前期的李纲、岳飞、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朱熹等;后期则有真德秀、魏了翁、江万里、文天祥等特色人物,而其中又以真德秀、文天祥政绩最显,闻名中外。
真德秀是南宋后期名臣和著名学者。宇景元,后改景希,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自幼聪颖,“四岁受书,过目成诵”。 l199年中进士,后供职京城,为朝臣。其时,宋室昏愦苟安,奸臣弄国,贪贿成风。真德秀目睹时艰,忧国如焚,常上奏朝廷,指陈时弊,贬斥奸权。奸臣史弥远掌朝政,以官爵利禄笼络士人。真德秀毅然辞职,表示要“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官之人”,又上奏:“国耻不可忘,邻盗不可轻,幸安之谋不可恃,导谀之言不可听,至公之论不可忽。”激昂慷慨,掷地有声,表现出耿直正派、赤诚爱国的情怀。随后,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泉州、知隆庆府等职,所至多有政声。
1222年l0月(嘉定十五年九月),真德秀受命以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来长沙后,他一以整伤吏治、抚恤民生、安定社会为己任,以“廉、仁、公、勤”4字励僚属,即“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茬事以勤。”为此,他还特地写有《喻属诗文》,即著名的“湘亭渝属”以与僚属互勉,其文为:
“断狱不公。狱者,民之大命,岂可小有私曲?听讼不审。讼有虚有实,听之不审则实者反虚、虚者反实。淹延囚系。一夫在囚,举家废业,图园之苦,度日如岁,岂可淹久?惨酷用刑。刑者不获已而用,人之体肤同己之体肤?何忍惨酷加之?今为宫者以喜怒用刑,甚成以关节用刑,殊不思刑者国之典,所以代天纠罪,岂容官吏惩忿行私?不可不戒!泛滥追夫。被追举室皇扰,有指引之需,有出宫之费,贫者不免举债,甚者至于破家,岂可泛滥?招引告评。告汗乃败俗乱化之原,有犯者自当处治,岂可召人告首,阴私罪犯。”
全文从官吏司法的断狱、听讼、囚禁、用刑、追拿、招引等6个环节,劝戒僚属公平执法,以仁治狱,集中体现了他“抚民以仁”的思想。这种思想还反映在他所写的《春日以诗渝属》诗中,诗云,
“从来官吏与斯民,本是同胞一体亲。既以脂膏供尔禄,须知痛痒切吾身。此邦素号唐朝古,我辈当如汉吏循。今日湘亭一杯酒,敢烦散咋十分春。”
“湘亭渝属”文辞通俗、情意真挚,倾注了真德秀当年在长沙谆谆教诫官属的一片苦心,堪为长沙古代历史的一段佳话。“湘亭渝属”之处后来也就成为宋元两代胜迹,到明代此处复建有“真西山词”
在长沙期间,真德秀大力整顿政事,裁革陋规苛派,罢官府卖酒的专利,除超收税粮的“斜面米”,申免官府强行抑配征购的“和余”制,以解民困。湖湘屡遭水旱,时有饥荒,他贩济灾民,不遗余力。为备荒救灾,他在长沙设车惠民仓,储粮5万石,每逢荒年即平价出聚;又购谷9万5千石,在所属12县分设社仓,各乡则设慈幼仓。真德秀任官潭州,还推行一系列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如贫困百姓有死不能葬者,辟有“义阡”(即义坟)以葬之;凡婚嫁、生育者,则由官府“赡给有差”。
真德秀在长沙,可以说是惠政毕举,功德无量。当时,长沙士民还为之建造了一座生词,命名为“真西山词”,以纪念他在长沙的德政。有人并在饲题诗一首云:“举世知公不爱名,湘人苦欲置丹青。不须更作生词记,四海苍生口是铭。”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真德秀在潭州任官为时不到3年,但居住湖湘却有10余年之久。在这里,他曾与另一位居湘的著名学者魏了翁(1234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及其他湖湘学人相往还,议论国事,研讨文章,他还将自己在长沙的见闻和行事,写了《星沙集志》一书。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宋战争,长沙重镇也遭到蒙古铣骑的凌厉攻击。在这国家存亡之秋,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著名诗人文天样来到了长沙。
文天祥,宇宋瑞、履安,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青少年时即心怀壮志,关心国家大事。20岁中进士,曾满怀激情向理宗皇帝上万言书,名闻朝野。1259年(开庆元年),蒙古军进围鄂州、逼攻潭州,权宦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他上书请斩宋臣,并提出抗蒙大计。后又讥讽奸臣贾似道,被劾罢官。
1273年初(咸淳九年正月),文天祥被起用为湖南提点刑狱使。当时年已76岁的老巫相江万里正在长沙,以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文天祥来到长沙后,首先就往安抚使司衙门拜访老远相。江万里“素奇天样志节”,语及国事,揪然曰:“吾者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把抵抗蒙军、挽救宋王朝的希望寄托在文天祥身上。
文天样居官清正,处事干练。他坐镇长沙,审理全路案件,“疏决滞淹,一路无留狱。”其时,广西秦孟四率众起事,井越境攻人道州永明、江华等县,“屠居民,虏妇女,掠去财物。”文天样致书江万里说,以往的百姓起事,“有出于田里之饥荒,激于官吏之贪黩,弄兵之情出不得已。故仁人处之,念其为赤子,姑为安之,勿庸胜之’,而秦孟四起事不同于“官逼民反”,因而力主发兵征讨,并终于将之平定,“道路肃清”。
在长沙,文天样还曾与友人泛舟湘江,赋诗:“故人满江海,游子下游湘。梦载月千里,意行云一方。橹声人语小,岸景容心长。总是浮萍远,飞花莫近墙。”又曾游岳麓,访道林寺,有感乡贤、前潭州知州周必大“合古今异同”,改四绝堂为六绝堂,合祀唐朝名流沈传师、裴休、宋之问、杜甫和韩愈、欧阳询6人,而作《衍六堂记》一文。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文天祥也在长沙留下了无限的文采。
1274年,文天祥调任江西提刑使兼知赣州。次年,元军东下,“江上报急”,他提兵万人至临安勤王。为挽救危局,他提出了“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的建议。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攻取湘北”,“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把长沙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可惜由于庸臣苟且,未被采纳。其后,文天祥出任7Z相,赤胆孤忠,力挽狂澜。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南宋灭亡。文天样与张世态、陆秀夫在福州拥立赵是为帝,高举抗元大旗,浴血奋战。这时,长沙已被元军攻破,退往湘中、湘东、湘南的宋军官兵和当地义士知文天祥等仍在抵抗,纷纷举兵响应,先后收复了长沙以东、以南的大片失地。
1278年(祥兴元年),文天样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囚禁3年之久。在这期间,元朝巫相和宋军降将多次威逼利诱,企图劝降。但文天样正气凛然、誓死不屈,书写著名的旧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心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随之成为千古名句。其后又写下了不朽之作《正气歌》。1283年1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样在大都柴市(今菜市口)英勇就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