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常恩多在东盘南圩子外一间霉湿的单房,与前来汇报缪激流通敌的万毅秘密交谈,决定对缪激流及投敌分子采取军事行动,并拟定了锄奸方案。确定9月21日晚会上,包围军部及会场,逮捕缪激流等大小汉奸,具体行动由万毅指挥,常恩多负责解决111师和331旅内的汉奸。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10年第2期,作者:王统富,原题:《东北军里的第二次“西安事变”》
1940年9月22日。在山东省临沭县朱仓乡东盘村——国民党57军(原东北军)军部所在地,爆发了捉拿亲日反共的国民党57军军长缪激流的“九·二二锄奸运动”,亦称东北军里的“第二次西安事变”。领导指挥这次锄奸运动的人就是向张学良提出对蒋实行兵谏、促成“西安事变”的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
投笔从戎,力促“西安事变”
常恩多,1895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东三平台村一个贫苦的满族农家。年幼时,父母先后辞世,寄养于族伯家。19岁那年,在海城师范学校毕业,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五年后,他耳闻目睹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怀着民族仇恨,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22年,他被保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后在奉军历任连长、营长、团副等职务。“九·一八”事变时,已担任东北军71团上校团长的他,目睹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敌手,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地向全团官兵说:“咱们是东北父老用血汗养育起来的队伍,要誓死保卫东北国土。”由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杀敌报国的愿望未得到实现。1934年,东北军被调往湖北红安地区,进剿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为人正直、倾向革命的他,对此痛心疾首。有一次,他与前来该团采访的东北军总部《军事周刊》记者、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秘密接触,并从此结为挚友。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发出《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同陕西进攻红军的东北军首先停战联合抗日。他认为这个文件写得“字字血,声声泪,它使每一个有良心的东北军人佩服,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华儿女拥护”。
1936年7月,已升任师长的常恩多,被调到西安的军官训练团,担任第四大队的大队长。这个训练团是由张学良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联合举办的。在这里,他参加由中共东北军委员会领导的进步军官组织“东北抗日同志会”。为抗日救国,广结同志,经常和已担任“西北剿总”少校联络参谋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谈论政治形势和国家的命运。在他的要求下,由王再天介绍,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接见了他,跟他畅谈到深夜。经过多次谈话,他对共产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政治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来,他离开训练团,回到部队驻地——合水。
1936年12月10日,常恩多奉命到总部晋见张学良将军。那时蒋介石正在西安策划和督促对陕北红军的进攻。面对蒋介石不打日本侵略者,而转向攻打红军,他异常愤怒。他利用自己是张学良爱将、亲信这一特殊关系,决计利用这次晋见之机,向张学良提出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建议,为此,他成了外人很少知道的促成事变的第一人。张学良采纳了他的建议,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最终爆发。事变发生后常恩多万分振奋,根据张学良的布置,率111师开赴渭南、潼关一带,捍卫西安,曾多次击溃来犯的国民党中央军。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张学良,常恩多气愤之下,决定率部北上当红军。他派少校参谋孙立基秘密到三原县红军前防指挥总部和彭德怀联系,彭德怀为了维护刚刚促成的联合抗日的新形势,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要孙立基回复常恩多,仍留在东北军,秘密和红军联合抗日。
为锄奸,发动东北军里的第二次“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南京被扣,东北军除了部分被解散外,大部被改编成国民党57军。“七·七事变”时,常恩多率部驻在河南周口镇,他对中国共产党发出的“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的通电热烈拥护。7月27日,常恩多的部队开赴江苏长江北岸担任江防,临别前幼子常克提出要到陕北当红军的愿望时,他欣然同意。他说:“延安固然艰苦,但窖洞里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你有能力就好好施展吧。”担任靖江、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一带江防司令的他,深入防区修筑工事,时刻准备给来犯之敌以重创。在搞好江防的同时,他对共产党派来111师担任少校秘书的王维平(原名王振乾)和参谋处上尉书记张苏平两名地下党员十分欢迎,党中央对常恩多也十分关心。周恩来曾亲笔写信勉励他努力杀敌。为国立功。信的最后写道:“主动在我,命运自决,光明在望,后会有期。”常恩多看后,非常欣慰,深受鼓舞。此后,他率部先后参加了扬州保卫战、台儿庄会战、盐城、阜宁和徐州攻坚战等,杀敌英勇,战无不胜,功勋卓著。在台儿庄会战中受到通电嘉奖。常恩多因此被誉为“常胜将军”、“真正打鬼子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