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1936年的年末,后方的毛泽东竟以拍电报的方式把一首名为《临江仙》的新词转给了丁玲:“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毛泽东题赠丁玲的。此前不到一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时,也是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赞美彭将军的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两位三湘男女,显然都是毛泽东热忱相向的人物呵。那么,在那块塑造着新人和新女性的火热的圣土上,有什么男女情好的故事会发生呢?
四
曾写有《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的尼姆·威尔斯(即海伦·福斯特)也在那时记录了彭德怀。她说:“他兼有领导者的多种美德,似乎最适合当前历史的需要。”甚至,“没有人比诚实、淳朴、严正的彭将军更深孚众望”,而在他身上散发着的“这种清教徒气质,在今天的中国,是领导者所必备的品德”,但也是因此,“彭是个男子气最重的人,他认为妇女讨厌——这很自然使得妇女们很快对他发生兴趣。他实际上是红军高级将领中唯一不肯结婚的人。因此,不少共产党员姑娘既敬而远之,又要追求他。我听说他不信任妇女是因为他家的妇女都很残忍,他当时是个孤儿。他对结婚不感兴趣,一部分也是由于很久以前他曾爱过一个女郎,后来死了。”
斯诺前妻海伦的这番话显然是她的采访所得。确实,彭德怀鲜明的性格有许多是他少年时悲惨的身世所塑造和决定的,后来他在《自述》中回忆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它成为彭德怀一生的警示,也是他受了少年从民间所获的侠义和造反精神的滋养、17岁当兵之后从枪林弹雨中崛起后的一个信条,于是,当豪绅们拉他去玩女人时,他会在请帖上大批两个“无耻”的大字退回;他会与黄公略等组织军官们的“救贫会”,其中一条纪律就是相约“不讨小”;甚至他还曾为一个歌女“月月红”赎身、在这个歌女百般感激之下情愿为他服侍终身时,他也冷冷地把她打发回她的故乡;也是因为他在湘军部队中不贪财、不赌钱、不嫖女人、不抽鸦片、不开小公馆等等的鲜明形象让潜藏在军队中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段德昌(后被王明左倾路线冤杀)看在眼里,从此将之引向了革命。然而,彭德怀“对结婚不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是苦行僧,那是因为他忘不掉悲凉的初恋和初婚的回忆:少年彭德怀心上的人是他的表妹周瑞莲,当彭德怀在湘军中靠了英勇作战升为连长时,也就是他省吃俭用准备将来返乡与表妹成婚时,突然传来了有如来自地狱的消息——地主逼债,家徒四壁的舅舅只好任由地主把小瑞莲作为抵债品拉走,但她宁死不从,跳崖身亡!多年后,一位湖南女子的刘细妹成为彭德怀的妻子,后来彭将军平江起义、兵攻长沙,从此夫妇相别,所谓乱世男女,生离死别也是常事,于是刘细妹在丈夫音信全无、生死不明的情况下避难他乡,后来又在无望之下与他人成婚。此后,1935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彭将军依然孑然一身,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刘细妹北上寻夫,相见时这对离散了近十年的夫妻都十分激动,遗憾的是他们没有破镜重圆。多少年后,彭将军谈起这段往事时还叹息道:“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发生在彭将军身上的悲剧故事不过是大时代下无数悲剧中的一朵浪花而已,然而,后来一些书刊提到此事,却用传统的封建观念去一味责难刘细妹,那就是“宏大叙事”下的伦理学训诫了。有一本书提到此事,它说:彭德怀威名传天下时,刘细妹动心了,她跑到延安,找到彭德怀要求复婚,早已伤了心且视气节如生命的彭德怀对她不热不冷,他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她的要求,只是说这要由组织经过调查后才能做决定。组织经过调查,证实她已经与人再婚且生有小孩后,彭德怀终于搁下几句话:泼下的水难收了,你回到你丈夫身边去吧!我不知道这有多少可信的成分,或许有一些属实的成分,它也只是时代悲剧的一个写照罢了。不过,它倒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彭将军失意于婚姻、甚至又曾一度绝意于再婚的情景的。
五
清教徒式的人物这时竟成了红色圣地上的“钻石王老五”,于是在丁玲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洋女人史沫特莱。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到华北抗战前线采访的时候,正是世界注目于延安之时,当时八路军的英武将领们也是投身抗日的许多知识女子崇拜的对象,据彭帅传记写作组编写的《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该书说到此处,用了十分简约和含而不露的口吻,它说:其时,彭德怀在华北根据地也颇有对之流露爱慕的女子,这有著名的女作家,甚至有外国的女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