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坪,毛泽东先是给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湖南省委写信,详细汇报了秋收起义的经过和自己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但当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又总会想起他的两个弟弟,不知道他们现在何方?更思念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秋风萧瑟,又是子规啼月之时,茅坪村上攀龙书院八角楼里依然亮着灯光。暗淡的桐油灯下,毛泽东提笔给妻子写信——前几天,他在给中央写信时,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十几页纸;现在,他要给妻子写信,可握笔在手,却不知该如何写起。楼外的秋风阵阵,吹打得丛林和竹叶“哗哗”作响;山间的杜鹃声声啼叫,山林一片凄凉。 
 
  此时此刻,毛泽东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又想起了南唐冯延巳所作《浣溪沙》中的的两首词句:  
  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 
 
  波间隐隐仞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  
  晚风斜日不胜愁。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最后,他终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信,大意是“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而且提到了自己的脚伤,“一时不便回去探望”……  
  11月,长沙城里城外的传说更厉害了——“毛泽东是共产党”、“毛泽东是湘潭暴动的领头人”、“省府贴了告示,说是要捉拿毛泽东”……这些传闻传到杨开慧的耳朵里,她认为多半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再在娘家待下去了,得尽快带着孩子们转移……  
  又一个月过去了,转眼到了年末。  
  在长沙板仓,化装成农妇的杨开慧正领着儿子在田野间挖野菜。她一手抱着二儿子岸青,嘴里招呼着满地跑着寻找野菜的岸英,一手挽着个破旧的竹篮子在四下里寻觅着可以吃的野菜…… 
 
  “妈妈,我又挖到了一些!”小岸英手上抓着一大把野菜跑回到妈妈身边,将野菜放进篮子内,又要跑去继续挖,被妈妈叫住了:“好伢子,今日我们不挖了。”  
  小岸英看看天色说:“妈妈,再挖些吧,天还早……” 
 
  杨开慧抬手指向空中的云朵说:“怕是要下雨了,我们不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