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此时的王润兰连队只剩下王润兰等十余个伤员仍在坚持战斗。当数辆日军坦克再次攻上阵地时,身负重伤的王润兰以最后的气力奋力跃起,抱着集束手榴弹和几名身绑炸药的战士一起扑向敌人的坦克,随着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王润兰等年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得到了永生。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08年第15期 ,作者:王作化,原题:《一个与日寇坦克同归于尽的奥运英雄》
1936年3月,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凭借自幼练习武术的深厚功底,在拳击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但最后却被无理地取消了决赛权。当他满怀悲愤准备再次向奥运进军时,日寇全面侵华的炮声又击碎了他的梦想。在民族存亡最危险的时刻,王润兰义无反顾投身到抗日救亡的烽火战场,最后用自己的身躯同日寇坦克同归于尽,虽然他没有在赛场上拿到奖牌,但却在反侵略的卫国战场上用热血铸就了辉煌。他是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牺牲的奥运英雄。
自幼爱好习武年轻时离家出走投笔从戎
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家庭。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自幼爱好武术的王润兰深受感染。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人学习拳脚,久而久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武术小拳王。1931年9月,王润兰考入了省立河间中学。在校期间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并且爱好各项体育课目,中华各派的拳术、器械和武术套路也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随着王润兰一天天长大成人,旧式大家庭的父亲依照传统思维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在兄妹七人中排行老大的王润兰在得到父亲的“禁武令”后,并没有听从父亲给自己做出的命运安排,而是选择了离家出走。“在外地念书的大哥中学毕业后,我父亲想让他学商业,学习做生意,大哥不同意,和父亲吵了几句,大哥一生气,穿上衣服皮鞋就走了……”这是后来王润兰的四妹王硕英写的关于她哥哥王润兰离家出走的回忆。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甚嚣尘上。日军继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接着进攻山海关,侵占热河,尔后占领冀东,进逼平津,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整个华北。侵略者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深睡的东方雄狮,全国性的抗日救亡浪潮迅速在中华大地掀起。同年3月16日,中国军队第三十二军一三九师在商震军长和黄光华师长的指挥下,向进犯河北省迁安冷口关的日军发起猛烈反击,用大刀、刺刀、手榴弹等将装备优良的日军第八师团第十四旅团打得落荒而逃。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一举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冷口关。这是长城抗战中唯一的一次进攻战,三十二军从此名声大震,商震将军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受此影响,1934年刚刚21岁离家出走的王润兰考入了时任河北省主席兼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日寇的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