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毛月秋又告诉毛泽东,苏联和民主德国客人看到上屋场上挂的“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说好。“这个不妥,不妥。‘伟大’两字不是封的,哪里会一写伟大就伟大呢?我建议换一个门匾。”毛泽东说。
本文摘自《看世界》2008年第10期 作者:张光华 程世刚 原题为:毛泽东故居题匾的四次变更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韶山旧居对外开放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家居的人数达3000万。但人们是否注意到毛泽东故居题匾曾有四次变更?
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
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对此历经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到1918年房屋架构基本定型。1919年10月、1920年1月,毛泽东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1921年春节,毛泽东回到故乡,动员弟弟妹妹“舍小家为大家”参加革命。不久,毛泽民和发妻王淑兰处理了家产,离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后,上屋场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毛泽东旧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后继续出租给当地村民居住。
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8月9日,解放军46军138师413团进驻湘潭,与地下工作者会合。8月11日,来湘潭工作的南下工作团(番号105)100多人到达城区,湘潭和平解放。8月22日,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韶山上屋场毛泽东旧居由县人民政府收回。当月,政府安排韶山村老党员毛月秋(毛泽东族叔)负责旧居管理和接待来访者的工作。
1949年10月17日,长沙专区代表团一行45人,在地委委员郭固邦、湘潭县委委员毛华初带领下,到毛泽东旧居来参观。那时候毛泽东旧居还没有收集文物,门口没有门匾,屋里也没有毛泽东家人的照片,只有大大小小13间半房屋。18日上午参观完毕时,毛华初对毛月秋说:“老书记,以后到这里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您看屋前是不是该写个门匾?”毛月秋深以为然。
匾上写什么内容呢?代表团成员和村民讨论起来。有人说写“毛主席的旧居”,有人说写“毛泽东的老家”。大家认为这些内容都不错,但似乎没有完全表达出刚刚被解放出来的人民的心声。毛月秋请毛华初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毛华初沉吟片刻,不好意思地说:“我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说不好。随军南下到处都见解放了的老百姓打着毛主席的像游行。上面都写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上屋场的门匾就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不知行不行?”大家都表示赞同。
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旧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旧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1951年上面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所以,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的写法在当时并不为奇,而是恰当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朴素感情。
第二块:毛泽东说“‘伟大’两字不是封的”
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旧居接待了第一批国际友人———苏联电影代表团。同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代表毛泽东回到韶山,参观父辈的旧居。1952年韶山乡政府自作主张对毛泽东旧居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整修,本来还准备再修条路,毛泽东知道后坚决阻止。1953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来自家乡的亲友时,毛月秋提起了3年前苏联摄影师参观旧居的事情,并告诉他苏联客人当时说,毛泽东像列宁一样伟大。毛泽东听后说:“列宁是伟大的,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还谈不上伟大,我们还是跟在苏联的后面,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毛月秋又告诉毛泽东,苏联和民主德国客人看到上屋场上挂的“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说好。“这个不妥,不妥。‘伟大’两字不是封的,哪里会一写伟大就伟大呢?我建议换一个门匾。”毛泽东说。
其时,华国锋已从湘阴县调到湘潭县任县委书记,他召集县委开了几次会,根据毛主席的“批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建议。决定把第一块门匾撤换掉。1955年3月,在上屋场挂起了第二块门匾“毛泽东同志故居”。第二块门匾换上后,毛月秋总是觉得没有第一块好,直到1955年5月,他听了老朋友徐特立访韶山时的一席话后,才豁然开朗,改变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