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海“工总司”控制下的报纸发表“评论员”文章《战地黄花分外香》,深情地称赞“章仁兴”的话“说得多好啊”:“回乡探亲,毕竟是私事,是小事;听毛主席的话,‘抓革命,促生产’,巩固刚刚夺来的大权,才是公事,才是大事。”仅仅4天之后的1月29日,中央便顺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北京火车站,宣传车开始反复广播该通知。许多准备回家探亲的人,立刻到车站售票处退票。
文章摘自《新晚报》2012年1月20日 原题为《1967年中国过“革命化春节”》
1967年,“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国务院宣布全国不放假,“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
上海玻璃机器厂的倡议书
1967年伊始,18岁的青年工人章仁兴所在的上海玻璃机器厂动员人们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产”。上海玻璃机器厂总是得风气之先:第一个成立工人造反队、第一个夺了厂里的权。这一切,皆因出了个潘国平。潘国平曾与“四人帮”主犯王洪文共同发起成立了“工总司”,即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是全国第一个工人造反派组织,控制上海局面达10年之久,而一度,人们只知道“工总司”有个“潘司令”,不知道有“王(洪文)司令”。作为“老造反”,潘国平“文革”时红极一时,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
“工总司”成立那天,章仁兴跟厂里的人去看热闹,当场参加了造反队,而且当即扔下自行车,跟着队伍爬上火车进京讨说法,见证了炮打中共上海市委的“安亭事件”。对于春节不回乡的动员,作为造反派成员,章仁兴理所当然积极表了态。
不久,他就被厂里管宣传和政工的造反派头头找了去,拿出一封以他的名义写的倡议书请他过目。倡议书写道:“我到底要不要回乡呢?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不回乡了。为什么我要做这样决定呢?我想,我是个革命工人,又是个造反队员,应当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抓革命,促生产’的模范。”章仁兴被挑中并不是偶然的。他是厂里小有名气的造反队员,而且家在外地,每年都要回乡探母,这在以本地人为主的厂里是不多的,这就使得他成为春节不回家的豪情造反形象的最佳代言人。章仁兴没有任何犹豫地签了名,签字后的事,章仁兴就一无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