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8日,由毛主席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它将对中印边界问题做出重大的决策。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等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同时有关将领罗瑞卿、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雷英夫参加,外交部的章汉夫和乔冠华也到会。
主持会议的毛泽东要乔冠华和雷英夫报告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
他俩汇报完,周总理接着发言,他着重分析了有关中印边境问题的形势,说明从各方面看我们不进行自卫反击不行了,因此建议立即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会议在作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之后,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毛泽东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说完,会议便接着讨论中印两军的实力对比和能否打得赢的问题。
张国华在参加完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留在内地养病。生活刚刚平静一点,就被中印边境冲突打乱了。中央领导和军委总部不时传唤他。
毛泽东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大家在对形势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后,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但毛泽东一再提醒大家,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
至于反击作战的方案,同意总参和张国华司令员共同拟制的计划。
根据总参提出的建议,反击时间为10月20日(即这次会议两天以后),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离开颐年堂前,陈老总和贺老总都向张国华详细了解边防备战情况。
张国华话不多:“我们已按主席说的边防部队在精不在多,作了调整。要打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陈老总和贺老总交换了想法,用他所特有的四川口音,响亮地说:“要挑兵选将,干部不仅要军事上行,而且要有政治头脑,又要勇敢。”
贺老总的烟斗吱吱地冒着烟,他用烟嘴的一头点着张国华说:“如有临阵脱逃的,就要像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
张国华在笔记上快速地作着记号,插空提出他的建议:“我想不仅要准备反击入侵印军,还要准备打击逃往尼泊尔境内叛匪的回窜。”
张国华又就兵力、干部、物资和思想准备提出自己的看法。
很快,一支代号为四一九部队的作战指挥机构组成了。中央的决心定下之后,张国华准备飞临前线,具体指挥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面的自卫反击战。出发前,中南海召见他。
中央常委会议正在进行。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一手夹着烟,另一只手作了个搂的手势,说:“我们插进去,不打。”他变换了一下姿势,像是自言自语:“21平方公里,2000多人,作个愿望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办不到。”烟头连续亮了几下,他沉思良久,忽然喷出一口浓烟,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同时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