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本文摘自《毛泽东轶事》,作者:刘继兴,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中曾涌现出来过无数英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位无疑是董存瑞与刘胡兰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董存瑞的牺牲地河北省隆化县曾请毛泽东为董存瑞题词,毛泽东却没有亲笔为董存瑞题词,后改由朱德题了,这是为什么呢?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隆化解放了。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中共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
一九五○年九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缅怀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县人民1954年在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计划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董存瑞纪念碑。当时在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接受了去北京呈请题词的任务。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信的大意是,全县22万人民盼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肩负重任先赴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到省委组织部换信,然后再到中央办公厅东北口,一个细高个、身着一身北京蓝的干部接待了他,告诉他下星期三来。冀兴坡住在北京珠宝市街正泰旅馆等候。星期三准时再去,被介绍到办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优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很重视,让其等候消息,说一定把这个事情反映上去。
冀兴坡在京一边等待题词,一边办理纪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一侧500余人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冀兴坡找到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李琛听后很感动。红军出身的李琛对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办好“赠送隆化碑料一块”手续,一个星期后,大理石基本落实。
落实完大理石事宜后,冀兴坡二次来到内务部优抚司,邹司长说这事领袖们还未定下来,你还是先回县里等着吧。这样就到了1957年,农历正月底,冀兴坡三到内务部优抚司,司里告诉他还未题呢,要再等一段时间。1957年3月1日陵园扩建要施工,冀兴坡返回隆化做筹备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绪后,4月份冀兴坡和县教育科主管科员刘显荣四到内务部优抚司,优抚司的同志回话说领导还没定下来,但我们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冀、刘二人办理完大理石任务后,返回隆化。
1957年6月初,冀兴坡第五次来到了内务部优抚司,这次有了结果了,只见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
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座四周环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洁白的栏杆雕刻着造型美观、朴素的浮雕、花瓶和装饰花纹,使挺拔的纪念碑更加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