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人传话,转递信函,都是私下的秘密活动。进入1970年,美国政府逐渐公开表明对北京的友善态度。这一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交外交报告,声称“中国不应该被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原是强硬的反共派。他的上述言论预示,美国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即将出现大转折。
蒋介石对华盛顿和北京的接近保持高度警觉。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外交报告之后,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蒋介石日益不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问北京,周恩来在和代表团谈话时表示:“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同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经巴基斯坦秘密飞抵北京,与周恩来、叶剑英六次会谈。16日,发表公报:声称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访华,尼克松总统接受这一邀请。
尼克松非常重视北京的邀请,也使他很兴奋。同年10月,尼克松在接受《时代》周刊访问时明确表示:“如果我死之前有什么事情可能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在尼克松发表上述谈话后不久,基辛格即于同月20日至26日再次访问北京,为尼克松访问做准备。基辛格在北京的最后一天,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蒋介石对此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事到临头,蒋介石还是有“晴天霹雳”之感。
1972年1月,尼克松连任美国第47届总统,和台湾关系进一步冷淡,相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却进一步热络。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应邀访问北京。21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21日至26日,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国际局势等广泛问题交换意见。28日,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这一连串的事件对蒋介石说来自然是极为沉重的打击。除了在日记中称尼克松为“尼丑”,指责他“出卖中华民国”以外,他不得不思考原因何在。
蒋介石怪罪孔令侃与宋美龄
尼克松外交政策的转变自有其国际和国内的深刻原因,但是,蒋介石却想得很简单,认为其原因出在孔令侃和宋美龄身上。1971年12月25日,蒋介石日记云:“此次尼丑对华政策之恶化,其咎当在令侃,而夫人仍信其言,幸得改正为慰。”可见,蒋介石将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变化视为孔令侃之“咎”和宋美龄的“信其言”。“幸得改正为慰”。宋美龄很喜欢孔令侃,信任孔令侃,听孔的话。大概这时候宋美龄不大听了,所以蒋介石感到欣慰。
孔令侃和宋美龄与尼克松外交政策的转变何干?查1971年12月14日蒋介石日记云:“尼丑未当选以前,来台北相访,彼满怀我协助其选举资本,应(因)其未先提,而我亦未提也。此等政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乃吾妻专听令侃一面之词所致。今国患至此,令侃之罪不小也。”
尼克松于1946年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步入政界。1952年,作为艾森豪威尔的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56年再度当选为副总统。1959年,与约翰·肯尼迪竞选总统,以微弱票差被击败。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做律师。1967年4月,尼克松访问台湾,于同月10日会见蒋介石。当时,台湾国民党当局已因经济起飞而有钱,尼克松此行的目的是企图从蒋介石手中得到资助,以便第二年再次参加总统竞选。会谈中,尼克松未开口要钱,蒋介石也就装糊涂,不肯掏钱。
蒋介石何以不肯掏钱呢?从上引蒋介石日记可知,是孔令侃的主意,孔令侃影响了宋美龄,宋美龄又影响了蒋介石。结果,尼克松空手而归。
关于1967年蒋尼会见的情况,蒋介石1971年9月28日日记也有记载:“尼丑昔年在慈湖晤谈时,视为其可厌之政客,以轻薄待之,并未允其助选。”从这则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当时不仅没有答应资助尼克松竞选总统,而且对他持轻视、鄙薄态度。
在仕途上蒋介石不看好尼克松,然而,事情却出乎蒋介石的意料。第二年,尼克松在竞选中获胜,入主白宫。“此等政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蒋介石认为尼克松之所以疏远台北,亲近北京,其原因在于报复1967年台湾之行“空手而归”之恨。
蒋介石称尼克松为“政客”,这一点可能并没有说错,但是,视其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小人”,则是把尼克松看错了,把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视为尼克松的个人恩怨所致,就更错了。
蒋宋和好,日记辍笔
蒋介石搬上阳明山之后,“独居”到6月19日,宋美龄也搬来“同住”。6月27日,蒋介石日记云:“夜与妻月下闲谈。”7月3日日记云:“与妻车游。”7月14日再记云:“与妻车游。”7月20日又记云:“与妻车游山下一匝。”据台湾作者王丰记载:“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照例这是蒋介石、宋美龄伉俪坐车兜风的时间,蒋先生用过午茶和点心,通常会主动去找宋美龄,问她:哒(darling)!你要不要去‘车车’啊?”“车车”,意为兜风。上引日记显示出,蒋宋二人已经重归于好。但是,对孔令侃却始终未有原谅之词。
7月21日,蒋介石日记云:“近日体力疲倦,心神时觉不支。”当日在日记中写下“行政院人事拟案”,下书“副院长,谢东闵”。从字迹看,已非蒋介石亲笔。可见,他已经病得提不起笔来了。
谢东闵,台湾彰化人。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于1925年离开台湾,到上海求学。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政治系。抗战期间,参与筹备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并在福建从事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返台,任高雄首任县长,后曾任台湾省副议长、议长等职。传说,1972年初,宋美龄曾劝蒋介石任命孔令侃为行政院院长,被蒋介石坚决拒绝,宋美龄不以为然地说:“不给令侃做院长,那么副院长总可以给他做吧?”蒋介石仍然不同意,宋美龄抗争说:“令侃做了那么多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难道他的能力不够资格做个副院长,不够资格做部长?就算你决意让经国做院长,也该安排令侃当个副院长!”蒋介石在自己已经提不了笔的情况下,特别命人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副院长,谢东闵”几个字,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任用台湾本地人才,但是否也具有抵制宋美龄推荐孔令侃的意思呢?
7月22日中午,蒋介石突发高烧,确诊为肺炎,从这一天开始,无法再写日记。
◎杨天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