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红色特工”在台遗迹建公园 马英九曾向家属致歉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红色特工”在台遗迹建公园 马英九曾向家属致歉
时间:2011-07-13  

核心提示:2002年,位于马场町的纪念公园落成;2005年10月,马英九首次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在纪念公园举办的“政治受难者秋祭追思会”,代表国民党三度向受难者家属表达歉意。马英九更表示悲剧不能重演,“错误既已造成,政府唯有以赎罪的心情来为受害者平反”。

马场町纪念公园(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环球时报》2011年5月4日,作者:薛小乐,原题:《探访“红色特工”在台遗迹》

台北4月16日下起绵绵细雨,在“台湾地区戒严时期政治事件处理协会”秘书长李坤龙先生的带领下,《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了60年前中共烈士在台牺牲的遗迹——“马场町纪念公园”和“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又称六张犁墓地)。

“马场町纪念公园”位于台北市青年公园南边新店溪畔,日本殖民时期是重要的军事训练场地,用来操练步兵和骑兵,后改为“陆军飞机场”,又称“南机场”,上世纪50年代变成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主要的死刑犯枪决地。纪念公园内有一土丘,周围用石墩和锁链围着,李坤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每当行刑结束后,马场中间都会留下血迹,必须用土覆盖,一层层堆砌竟成了一个大土丘。李坤龙透露,无法获得官方确切资料,估计约有四五千人在马场町被枪决。在大陆耳熟能详的包括,1950年6月10日在马场町刑场倒下的4名政治犯:原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原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吴石中将的副官聂曦上校以及唯一的女性朱谌之(又名朱枫,是中共华东局派往台湾同吴石联络的情报人员)。李坤龙的父亲李日富(台湾云林籍)1952年4月1日也牺牲在这里,当时年仅26岁。家里人通过《民族晚报》的消息才得知情况,爷爷派大伯到马场町收尸,结果只在河畔的草丛中找到一张写有他父亲名字的带血迹纸条,大伯只能带着这张纸条回老家办理丧事。1957年经由邻居帮助才辗转找到李日富的埋尸处,李坤龙的爷爷向当时的“台湾保安司令部军法处”提出申请核准后,将儿子遗骨移回老家安葬。

据李坤龙介绍,1998年,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决定在马场町、六张犁设立纪念公园,以纪念“白色恐怖”时代死亡的政治犯。2002年,位于马场町的纪念公园落成;2005年10月,马英九首次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在纪念公园举办的“政治受难者秋祭追思会”,代表国民党三度向受难者家属表达歉意。马英九更表示悲剧不能重演,“错误既已造成,政府唯有以赎罪的心情来为受害者平反”。现在的“马场町纪念公园”已经变成民众休闲健身的地方,《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人或是跑步或是骑自行车,轻松和欢愉的气氛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残酷的刑场。

结束“马场町纪念公园”的采访后,李坤龙又带领记者探寻“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也就是坊间流传的“六张犁墓地”。日本学者横地刚曾这样写道:在台北市的东南偏东方向有一个叫做六张犁的丘陵,在这里可以眺望到台北市的街容;这里长眠着201名上世纪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牺牲者;大多数墓碑都已被土掩埋,上面长着竹丛。据说已经有将近40年的岁月没有人走进这里了。李坤龙告诉记者,六张犁地名起源于当时垦殖地基三十甲,按每张犁五甲计,故称六张犁。这里也是台北地区的公墓,埋有“白色恐怖”受难者的“乱葬岗”是1993年5月受难者家属曾梅兰发现的。来自苗栗的曾梅兰寻觅兄长四十余年,在荒草堆中发现墓冢,随后又陆续发现三个墓区、共201座无人祭扫的墓碑。

沿着崎岖的小路,记者来到六张犁公墓入口处,这里竖立着黑色的大理石烫金铭牌——“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再往里走,有座墓志石,后面是一座黑色大理石公祭碑,上面刻着“人民忠魂”四个金色大字,题字下面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花,两旁镌有“爱国爱乡改造社会死而后已”及“民主统一走向富强壮志未酬”的对联。李坤龙说,黑色石碑象征往者已矣,向日葵则寓意受难者的精神犹如向日葵一般在阳光中向阳挺立。公祭碑前立着一块纪年石,从1950年起,以旋转的方式逐年刻记。李坤龙告诉记者,纪念石形状像一个陀螺,象征着历史长河也在不断旋转,但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六张犁的“白色恐怖”受难者墓地共有三区,受难者墓碑略比砖块大,矮小、粗陋,布满青苔,上面用红字刻着逝者的名字和死亡时间,详细些的带有籍贯,还有的只是凄凉地写着“无名氏”或“不详”。李坤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难者中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有教师也有学生,有工人也有农民,有军人也有公务员;有共产党人,也有共产党支持者。他们都经过所谓的“正式判决”,在马场町被枪毙后草草埋葬,遗骸至今无人认领。绵绵细雨中,林立的墓碑显得更加凄凉,记者心中不禁感慨历史的悲情,每一个墓碑后面的故事都不应当只有那寥寥数语。

六张犁公墓里,还有岛内名人的墓,如台湾抗日英雄蒋渭水的墓地,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与夫人马佩璋也安息于此。(记者薛小乐)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中国航空工业教训:文革摧毁国防威慑力量的基础
    下一篇: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江泽民讲话:卧薪尝胆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