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铁人”受到了迫害。一些人私设公堂,刑讯逼供,要他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大庆标兵是假的,遭到他严词痛斥。他说:“大庆油田是大家勒紧裤带,饿着肚皮干出来的。大庆红旗是毛主席树立起来的。要我承认是面黑旗,这是痴心妄想!刀搁在脖子上也不行!”
文章摘自《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7日 原题为《余秋里回忆王进喜》
《余秋里回忆录》全面回顾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与发展历程,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大庆精神的产生与发展。余秋里同志,这位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与奠基人,在回忆录中鲜少谈及自己,却大谈其他对石油工业做出贡献的同志,其中对王进喜更是着以浓墨重彩。
王进喜自购摩托到大庆
1960年初,决定调他领导的钻井队参加会战。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钱买的一辆摩托车带到大庆来。有一次我同王进喜谈话时,问他买这个干啥?他说:到大庆会战,人多,交通也不便,大草原,干啥都要跑远路。我听到有材料了,或者别的队打井有好办法了,就可以骑着摩托去,不用等车。王进喜不愧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艰苦奋斗的典型。他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为党分忧,为国分忧。他在玉门是劳模,大庆会战是“铁人”。人民群众给他的荣誉称号,他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3月中旬,王进喜带领1262(即后来的1205)全队职工乘火车到达萨尔图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住,二不问吃,找到调度室先问了三句话:“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当他得知萨55井井位在马家窑附近的杨树林子以后,领着全队职工步行20里地来到井场。当晚就住在一栋废弃的马厩里。王进喜没地方住,就裹着老羊皮,露宿在井台旁。钻机没到,他就抓紧时间到松辽局打探井的井队,了解这里的地层情况,学习在这里打井的经验。同时,组织职工去火车站,帮助装卸各种会战物资,成了有名的“义务装卸队”。
过了几天,钻机到了。由于吊车少,不够用,卸车有困难。王进喜组织全队职工用人力卸车。他们以撬杠、大绳、木板、钢管为工具,采用“人拉肩扛”加汽车的办法,经过7天7夜的苦干,把钻机和其他设备化整为零,搬运到井场,并安装起来。开钻时调配泥浆缺水,王进喜领着工人找老乡学习打水井的方法,从附近水泡子用脸盆等容器端水,终于使萨55井开钻了。他和大家吃在井场,睡在井场,日夜不离井场,连续苦干。只用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一口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王进喜的英雄事迹,教育了全队,也感动了附近的老乡。有个老大娘看到他们白天黑夜拼命大干,提了一篮子鸡蛋去慰问他们。她见到钻工们就说:“你们的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快劝他回来,休息休息呀!”
命名王进喜为“铁人”
4月上旬的一天,在1205队蹲点帮助工作的干部向玉门局会战队伍领导小组负责人宋振明同志汇报了王进喜的事迹和老乡的反映,宋振明同志向我汇报玉门油田参战队伍情况时,专门汇报了这件事。王进喜的事迹,引起了我高度的重视。我从参加革命斗争的经历中认识到,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只要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论指导,又有鲜明的、活生生的榜样,并与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相结合,这种积极性和创造力就可以发挥出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