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当即翻脸,“我说改革开放摧毁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行不行?对历史谦虚点,不要动不动什么坏事都怪毛泽东。他是国家的领袖,这个国家是他缔造的,缔造容易吗?没有毛泽东的恩德,有中国的今天吗?我们家可以说是文革的直接受害者。但这一条,我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
顾准名言: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摘自人民网)
2011年7月11日,顾准的儿子高粱于北京北七家(摄影:姜晓明)
本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作者:彭淑,原题:《父与子:两代人的家国》
顾准被认为是“49年至文革结束中国大陆惟一一个思想家”,为自由思想众叛亲离,死于贫病,是自由主义学者的精神航标;而他的儿子高梁,现在却被贴上了“国家主义者”的标签
1948年,他生于山东的北大门--滨州。他的父亲33岁,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财委委员、山东省工商总局副局长、财政厅厅长。
依照北方的传统,为了好养活,他跟上面的一兄一姊一样,乳名也是一种粮食:高粱。
1982年,他33岁,考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成为父亲的学生、经济学家吴敬琏门下的研究生,专攻比较经济制度。
当时,一批风起云涌的经济学人都记得,他的名字叫“高梁”,并且沿用至今。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四卷一套的《顾准文存》内,编者一栏,赫然印着他的本名:顾南九。
三个名字,无意间泄露了高梁的人生:著名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的次子;一个自称“永远不想成为风云人物”的经济学者。
近年来,学界时有质疑,伴随这些质疑的是粗线条的标签--他的父亲是“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49年到文革结束中国大陆惟一一个思想家”,“文革”中,两次戴上高帽的“右派”;而他却是“非主流经济学家”、“反思改革者”中的一员,一个“左派”。
他的“盟友”,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则说,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们的一块心病”--“他们认为他应该跟他们站在一边。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主义者”。
“我从来不是谁的心病,也不参加任何派别,我是独立的。”7月11日上午,北京昌平家中,高梁颧骨深陷,逐字逐句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