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烧毁后唯一幸存建筑文革被毁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烧毁后唯一幸存建筑文革被毁
时间:2011-08-30  

核心提示:特别是从1975-1977这两三年中,大量修造厂房及生活区,乱拆乱建,至今已90%毁光,并且砍光了近百株的松柏树林。至此,一处硕果汉存的唯一完整的圆明园之遗存,又宣告消灭……

7月11日,圆明园“试开放”的新景点正觉寺。据说,这是圆明园唯一幸存保留至今的古建筑群。时代周报记者 郭杨 摄 来源:时代周报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1年138期 作者:吴晓蕾 原题为:圆明园正觉寺的胜景与悲怆

圆明园,有人说它是中国的凡尔赛宫,也有人说它是世界园林的典范。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它也是雍正皇帝最爱的离宫,最多的那年,雍正曾在里面居住了168天。它毁于庚申之劫。

2011年7月6日,见证了这座皇家园林由华丽到荒凉的正觉寺,经过9年的修缮后,首次对公众“试开放”,使人们再度进入这个失落的角落,探寻那段历史的些许踪迹。

“圆而入神,明而普照”

假如没有空气中那尚未散去的油漆味儿,你从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圆明园站口钻出来,恐怕很容易就会错过这个圆明园“试开放”的新景点,直接就走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绮春园南门。

但是,只要你回头往西再走不到50米,稍一抬头,就能看到乾隆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御书的“正觉寺”三个字—寺门口的红墙两侧还竖着印有“圆明沧桑正觉重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展”字样的广告牌。

据说,这座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正觉寺,是圆明园唯一幸存保留至今的古建筑群。在复建之前,基本完整的有山门、文殊亭、西五佛殿、西转角房、鼓楼以及天王殿台基基础、三圣殿大殿台基等。

复建后的天王殿是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202平米。有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和金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者郭黛姮介绍,乾隆盖正觉寺的目的是“兴黄教以安蒙古”,其建筑风格反映了儒家思想,因为“很规矩”。

文物专家曾这样评价,正觉寺是研究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宗教建筑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及工艺的珍贵实物例证。

17世纪末,康熙执政的中后期,康熙就已经在北京西北近郊的西山脚下,重修了许多辽金时期以及明朝亲王们遗留下来的残破园囿和园林。据于敏中等编纂的《日下旧闻考》(1774)记载,康熙在原本属于明代武清侯李伟的已经破旧的清华园基础上,建造起了一个非常朴素的皇家宫苑—“畅春园”。

1709年,基于风水方面的考量,康熙又在距离畅春园五六百米远的地方兴建了一座崭新的宫苑,并将其命名为“圆明园”。再后来,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过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清帝的不断扩建与修整,最终形成了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

对于“圆明园”这个名字,雍正曾经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但事实上,这个名字是佛语,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圆明一切智”。

清朝皇帝信奉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是世人皆知的。自清世祖顺治帝将尊崇藏传佛教定为国策,以后历朝均为恪守,康熙与雍正也不例外。康熙就被誉为“佛心天子”,雍正也自号“圆明居士”,认为自己是不着僧服的僧人,“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然而,如果说康、雍二帝对于藏传佛教的尊崇仅仅是个人精神需要,那么乾隆则为这种信仰赋予了更明显的政治意图—乾隆曾在《喇嘛说》一文中解释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得不保护之。”“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之,以为怀柔之道也。”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朱德亲属揭秘:朱德一生中最后一次交党费金额
下一篇:大将黄克诚文革怒斥红卫兵:“你他妈的懂个屁”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