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文革后将“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讲的领导人是谁?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文革后将“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讲的领导人是谁?
时间:2011-09-05  

核心提示:近读胡德平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令我有所触动的不是“改革”,而是与“改革”相提并论的“开放”二字。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4月17日B02版 作者:张耀杰 原题为:胡耀邦最早把“改革”和“开放”并提

据党史专家何方考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里面,“改革”二字虽然出现两次,却不是后来理解的改革,“开放”二字一次未提。对于“改革”的全面论述,始于胡耀邦1983年1月30日的一份讲话提纲。最早把“改革开放”连在一起的,同样是胡耀邦。近读胡德平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令我有所触动的不是“改革”,而是与“改革”相提并论的“开放”二字。

1986年1月6日,胡耀邦在胡德平署名古平的《谈开放》打印稿上给郑必坚批示道:“这是德平的小文章,这一篇倒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哪个期刊登一登这样的东西,我也不反对。你看如何?(题目不妥)”这篇文章经过修改,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开放观》为标题,刊登于同年4月21日的《北京日报》。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把中国的满清政府和日本的将军幕府,在西方炮舰打击下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形容为“门户开放”。在他看来,随着《共产党宣言》没有预见到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先后完成殖民地化,以及亚洲市场的逐步打开,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因为地球是圆的,……在极为广阔的领域内资产阶级社会还在走上坡路。”

其二,恩格斯认为,在中国,“同家庭工业结合在一起的过时的农业体系,是通过严格排斥一切对抗成分而人为地维持下来的”。“这种全盘排外的状况,已由同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而部分地打破了。”“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在他看来,中国社会的“被迫欧化”,是“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是全球化的人类社会中值得肯定的一种文明进步。

其三,马克思此前还在两篇论印度的政论文章中指出过,随着自然经济的崩溃和宗法社会的瓦解,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社会成员,应该从诸如“迷信的驯服工具”、“传统规则的奴隶”、“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之类“消极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把人提升为环境的主宰,从而表现出伟大的历史首创精神。并且由此归结出一个全球化的理论课题:“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预言,很快便在中国的近邻日本得到落实。1868年3月14日,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五条御誓文”,明确表现出以全球化眼光主动融入人类共同体的开放心态和价值追求,史称明治维新。一直以天朝上国老大自居的中国人,即使因为两次鸦片战争而付出割地赔款的沉痛代价,也不愿意彻底放弃闭关自守、全盘排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导致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于1911年被辛亥革命一举推翻。1949年之后,随着同样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中国社会却在奉行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次进入新一轮闭关自守、全盘排外的极端状态;直到1978年之后才逐渐启动向欧美、日本接轨学习的改革开放。

据胡德平介绍,1985年夏季的一天,胡耀邦偶然看到马克思1858年10月8日致恩格斯的这封信,不仅自己反复细读,而且还对胡德平说道:“看看,还在走上坡路噢!”由此可知,胡德平的上述文章是在胡耀邦直接影响下执笔写作的,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胡耀邦已经初步形成的开放观。

反观历史,坚决主张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胡耀邦等人,当年所面临的最大阻力,依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形容的几千年闭关自守、全盘排外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诸如“迷信的驯服工具”、“传统规则的奴隶”、“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之类的“消极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配套的思维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代表,就是“两个凡是”的政治戒律:“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正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政治戒律,1978年5月11日,正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政治戒律,由胡耀邦亲自修改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由此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直接导致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大讨论,虽然取得初步胜利,却也注定了胡耀邦的政治悲剧。胡耀邦以全球化眼光坚持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结果,是1987年1月被迫辞职,以及1989年4月15日因病去世。借用胡德平的悼亡诗来加以形容,就是“四月十五日傍晚,/有几行稀疏的雨。/在沉默中/为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终于走向最后沉默的人送行/他的生命/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揭秘国民党高官后代的生活:有人靠卖名画为生
    下一篇:游击队67年前借老乡巨款 民政局称该国民政府兑现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