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产生分歧的苗头究竟始于何时(2)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产生分歧的苗头究竟始于何时(2)
时间:2011-09-25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在这个会上,毛泽东又批评“八大”决议中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是不对的,这就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论断。

接下来,就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在党内开展了一场错误的阶级斗争。

庐山会议的起因是上一年的“大跃进”。1958年,毛泽东希望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来加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摸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这种尝试受到了严重挫折。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这点,并且多次提出纠“左”。1959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是为纠“左”而召开的。

彭德怀等在会上的批“左”言论,却令毛泽东感到不快。联系到赫鲁晓夫对于“大跃进”的污蔑和攻击,再加上康生、林彪等人从中煽风点火,会议议程转为批判彭德怀等人,并从理论上概括为“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而且第一次把阶级斗争直接引伸到党内。此后,毛泽东对于阶级斗争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党内。

由于庐山会议未能纠“左”,反而反右,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3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李富春等为挽救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毛泽东对于刘少奇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实行“包产到户”的主张表示不满,认为在农村刮起的“包产到户”的“单干风”,是从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倒退到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不仅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更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征兆。

1962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讲了阶级、形势和矛盾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阶级?国内形势是不是一片黑暗?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有些什么矛盾?要求会议进行讨论。之后,毛泽东在中心小组会议上多次发言,阐述自己的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有阶级就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要贯彻到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在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以无比坚定的口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

会上,康生诬陷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并将与小说有关联的习仲勋(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打成“反党集团”。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右倾机会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党内有人搞修正主义,再次将阶级斗争引向党内。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讲话,得到了全体与会中央委员的同意,并被写入会议决议。而随着会后会议公报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一整套“左”的理论,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观点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1963年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更加明确地告诫全国人民,如果党和人民忘记了阶级斗争的话,“那就不要很长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1964年,当上层建筑领域继续革命的运动开始有所成效的时候,毛泽东对青年问题进行了思索和引导。他说,由于苏联发生的变化,帝国主义预言家将“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必须粉碎这些预言家的预言,从中央到基层,必须在所有的地方注意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之后,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开展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随着“四清”运动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揪出了越来越多的“变质分子”,党中央和毛泽东又以这种错误的实践为依据,进行了理论概括,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

196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坚持在指导“四清”运动的文件(简称《二十三条》)中写上:“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这些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支持这些当权派的,有的在下面,有的在上面。“在上面的,有在社、区、县、地、甚至有在省和中央部门工作的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进一步把“阶级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党内和党的领导机关,为进行“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政策的依据。

据1970年12月毛泽东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的谈话,在1965年制定《二十三条》时,他已经认定刘少奇便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一场政治运动的序幕即将拉开。

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表现出的分歧的苗头,在10年后终于以运动的形式激烈爆发。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彭德怀治军有多严格:当众骂梁兴初的娘
下一篇:杨成武将军回忆:文革中遭受林彪迫害全过程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