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不透的政治意义
江西省接待方面给林彪在井冈山安排的下榻处是茨坪,这里有最好的两栋别墅。可是,林彪却要住井冈山宾馆。这一下可忙坏了接待人员,也吓坏了我们这些随卫人员。井冈山宾馆现在还住着客人,又临近街道,安全方面万一出一点疏忽,可是重大的政治事故呀!但这是首长的指令,没有一丝商讨余地。于是,接待人员和有关工作、警卫人员立即紧急行动,经过一阵突击,三层大楼全部腾了出来。
夜幕降临了,井冈山宾馆内外静悄悄的,警卫人员在宾馆四周戒备森严。大约11点来钟,突然从叶群的房间里传出了大声吵叫:“我一不在家,你们就成了霸王啦?你擅离职守,干什么去了?”原来叶群打电话找留守北京的耿秘书,恰巧耿秘书不在,等耿秘书回来接电话时,她大发雷霆。她大声训斥道:“这次是首长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行动,你知道不?你对首长的安全不放在心上,你对首长是什么感情?什么态度?今后给你规定一条纪律:只要首长外出,你不能离开电话机一步,这是一条纪律,你知道吗?”叶群的喊叫,整个楼道的人都能听到。叶群说的“这次是首长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行动”,到底有什么政治意义呢?当时我们是琢磨不透的。
第二天,林彪继续在井冈山视察。在山上,他信步向西慢行,突然在一棵大树前站住。这是一棵参天大树,树叶特别茂盛,林彪无限深情地说:“我认识它,想当年,毛主席领着红军战士挑粮上山,常常在这棵树下歇脚,这棵树也算是革命功臣了。”林彪几乎流出眼泪,流露出了抚今追昔的情怀。林彪又走上黄洋界的制高点,指着一栋木制结构的小阁楼说:“当年红军在这儿设了望哨,你们看,小楼附近还残留下了一处工事的废墟。”说完,林彪沉默不语,徜徉良久,仿佛在追忆着往日井冈山的烽火硝烟。随后,他诗兴大发,即兴挥毫,抒发他重到黄洋界的感慨,诗中写道:“四十年前故地,万千往事涌怀;无数先烈没蒿莱……”
井冈山之行原是老谋深算
林彪在井冈山休息了一天。次日,我们又“随卫”来到七溪岭,这七溪岭也是军事要塞。在车不能行的岭下,所有人员都下了汽车。崎岖不平的山路,林彪走了不大一会儿,就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气喘吁吁地指了指山上说:“红军在这座山上,凭借着天险,用麻雀战术,一举打垮了敌人两个师五个团的进攻,这七溪岭也是我出生入死的地方。”
下午林彪又在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陪同下看望了老赤卫队员,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在此期间一位老赤卫队员向林彪赠送了一块井冈山产的、十分罕见的精美玉石,此石带回北京后林彪让人刻成一方砚台,送给了叶群,并在砚台上刻下诗句:“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诗后一行小字:赠爱妻叶群。落款:林彪。
林彪缘何重上井冈山,到底有什么重大政治意义,当时我们这些随从人员是弄不明白的。直至1970年8月庐山会议后,我们或多或少琢磨出了些“味道”。
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利用副统帅和“接班人”的地位,在全体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并精心策划了用和平手段抢班夺权的阴谋,“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那么,他提前一年的重上井冈山,就是这次“大决战”的序幕。
在1969年4月召开的党的九大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了《党章》,他的“接班人”和“副统帅”的地位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我们警卫人员在私下里议论:首长“接班”无问题了。
但是,善于搞阴谋权术的林彪却把问题看得更复杂、更深远。他对自己取得的“合法”地位并不放心,更不安心。经过数月的深思熟虑、反复揣摩以后,他想凭借“九大”后自己声望最高、权威最大的鼎盛时期,再为自己造一下更大的声势,为他以后爬上权力顶峰打下牢固基础。于是,他把切入点选在了井冈山这个神圣的地方。
把林彪重上井冈山和他们在庐山会议上的“大决战”联系起来分析,我粗浅地认为,林彪拉开抢班夺权序幕、所以要上井冈山的真正用心可能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借毛泽东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提高自己的威望。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隔4年,他也重上井冈山,暗中给人们的印象是,他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人,让他接班是顺理成章的。第二是重新显示自己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他乃是打天下的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由他接班也是当之无愧的。他重上井冈山事件本身、他在井冈山同当地军民的谈话、他对自己在井冈山斗争的标榜等等,无疑是为自己重新树碑立传,鼓吹自己在中国早期革命时就是大功臣。第三是为抢班夺权搞了“大拉练”,为自己和他的党羽指了路、壮了胆。他重上井冈山大功告成,认为抢班夺权的前奏曲已经奏响,所以他才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向中央开了“炮”,发起了“总攻击”。【摘自《文史天地》吕学文/口述 王松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