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湖南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5大产业链条,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等5大关键环节,力促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
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在2800万吨以上。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培育形成1000家示范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一批工程和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电网、饮用水源、排灌设施建设改造,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沼气、秸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加快发展农村通信,提高农村宽带信息网络覆盖面和使用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施农村改厨改厕改水工程,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整治村容村貌。启动“千村”全面小康示范工程。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补助。继续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县中医医院(民族医院)建设,突出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着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百县千乡宣传文化”、“百万农户上网”等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百万培训工程”,重点建设10大劳务输出品牌、150个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实行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促进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消除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化解乡村债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严格耕地保护,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继续做好农村减负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促进村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