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社会沿革    政治前沿    经济观察    法制空间    哲学思辨    文化视角
特别关注    高层声音    新语新论    理论经典    研究机构    推荐学者    专家言论
特色总网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推荐资讯
·打造分销平台+上市产业集群 红
·商权支付“出口安全”:全民持股
·关于发布商权支付区域独家代理业
·攻城略地 跨界争霸 商权支付渠
·商品到商权的一小步, 带来了人
·商品商权,万年一跃,你我同心,
·尹蔚民:中国将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纪实:把滨海新
·我国拟立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
·文化部十项举措反腐倡廉 查干部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
[未命名栏]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清初宁古塔流人的精神世界
时间:2009-09-30 

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宁安)是清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宁古塔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在清初遣戍制度之下,那些因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刑律、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遭受惩处而被遣戍到这一地区,以备屯种、筑城、置驿的人(包括犯人及其亲属)。这些流人中有高官大吏,也有文人学者、名卿硕彦。顺治十六年(1659年)被遣戍到宁古塔的方拱乾就说过:宁古塔“华人(汉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方拱乾:《绝域纪略》)。足见宁古塔流人来自地域之广泛。而以今视之,被流放到宁古塔的这一流人群体,在艰难困厄的流放生活中,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社会的责任,在逆境中依然表现出种种与环境抗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勇敢地面对险恶的生存环境,突破自我,走出困境,这是宁古塔流人所展示的精神面貌之一。

从顺治十二年陈嘉猷被发往宁古塔开始,这里便成为清初流放重犯之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向来流人俱徙尚阳堡,地去京师三千里,犹有屋宇可居,至者尚可活,至此则望尚阳如天上矣。”(佚名:《研堂见闻杂记》)这则史料足以说明当时宁古塔环境之恶劣,被流放者流放到此地后境遇之悲惨。时人还有这样的形容:“宁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黄沙,冰天雪窖,较之李陵、苏武,犹觉颠连困厄也。”(徐釚:《南州草堂集》卷29,孝廉汉槎吴君墓志铭)事实上,在许多宁古塔流人的著述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如张缙彦和吴兆骞在为方拱乾第三子方与三的《其旋草》作序时,分别有“写流人之幽恨,发万古之悲凉”;“寄羁臣之幽愤,写逐客之漂踪”之句(《增订东北流人史》第256页)。

在遭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同时,宁古塔流人还要遭受强制管理、强制为奴或当差的待遇,饱受迫害与欺凌。当时流放到宁古塔的流人,多被安插在驿站、官庄、边台,充当所谓的吞丁、营丁、站丁等,其中安插在官庄为多。吴兆骞在寄给母亲的书中谈及宁古塔流人所遭受的“官庄之苦”时说:“至若官庄之苦,则更有难言者。……一年四季,无一闲日。一到种田之日,即要亲身下田,五更而起,黄昏而歇。……官庄人皆骨瘦如柴。”(吴兆骞:《归来草堂尺牍》)张缙彦在《域外集》中,也记载了宁古塔流人的悲惨境遇。“凡有强力者,佥为水手矣,出而摇撸,入而运桨,晚则守大壑之藏舟,风雨晦明,饥饿疲劳,此亦生人之至苦也。……其不能出者,则畜之以为厮役,如卖身然,此又生人之至苦也。”(《域外集·兀者王化龙传》)

极度艰苦的环境和困厄忧患的处境固然会让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然而这种环境往往也是对人生的最大考验。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宁古塔流人经受住了这种考验。清代乾隆年间学者靳荣藩在评价被时人誉为“惊才艳艳”、“一代奇才”的宁古塔流人吴兆骞时说:“汉槎(兆骞字)极人世之苦,不如此,无《秋笳》一集,其人恐不传。”(《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文选》第357页)宁古塔流人杨越在当地被人以“杨马法”称之(“马法”在满语意为长者或爷爷之意),他病卒归葬时,“土汉送者,哭声填路”,甚至许多年后还“悲思之”。此外,更多的流人在当差、经商、教书之余,或登山临水,歌咏塞外山水景物,赋诗感怀;或收集佚闻,考察旧俗,写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有关宁古塔历史沿革、风土民俗、山川风物等方面的笔记和历史地理著作。其中,著名的诗文集有方拱乾的《何陋居集》、吴兆骞的《秋笳集》、张缙彦的《域外集》等;著名的学术著作有方拱乾的《宁古塔志》、杨宾的《柳编纪略》、吴振臣的《宁古塔纪略》等,他们为后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的第一手资料。

在逆境中不忘社会责任,用智慧和双手去改善生存环境,为塞外开发建功立业,这是宁古塔流人表现出的另一种精神。

来到“荒徼绝域”的宁古塔流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向当地土著传播中原一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文化知识,投身于开发宁古塔的大潮中。

在农业方面,宁古塔流人将内地先进的“休闲、轮作”耕作技术带到宁古塔后,逐渐取代了该地区较原始的“火田法”,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流人出塞时将内地的谷物、瓜果蔬菜种子携带到宁古塔,并在当地种植。伴随流人的不断遣入,宁古塔地区的粮食、瓜果蔬菜品种增加了,而且当地土著也学会了种植。康熙后期有人在悼挽张缙彦的诗中写道:“域外群尊五谷神,春秋祭享寄来真。魂游宁古霜天月,习稼还思教稼人。”(《增订东北流人史》第255页)由此足见宁古塔流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及贡献。

在手工业方面,宁古塔流人教会当地土著人养蜜蜂,制蜂蜜;制作蜡烛;以梨和葡萄酿酒等技术。在居住上,宁古塔流人以内地人的习俗改善了当地人“掘地为屋以居”的居住风气。如杨越初至宁古塔时,便“俾砍木为屋以居,覆其以皮……由是知室处”(《吉林通志》,卷115)。

在文化方面,流人来到宁古塔后,以教书、传阅书籍、著书立说等方式,向当地人传播文化。如在宁古塔,“师者有胡子有、李召林、吴英人、王建侯……”等(杨宾:《柳编纪略》卷3)。还有像吴兆骞等流人出关“赁牛车载所携书万卷”,给“书籍最少”的宁古塔带去了书籍文化。

在商业贸易方面,宁古塔流人中流行的是“文人富则学为贾,贫而通满语则代人贾,所谓掌柜者也”(杨宾:《柳编纪略》卷3)。这些流人或者是将从关内带来的物品与当地人交易,或者是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者是贩运内地之物到宁古塔。他们的这些商业行为,不仅提高了流人和当地人的生活水平,还繁荣了当地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柳编纪略》中记载:在宁古塔地区,顺治十二年时,“满洲富者缉麻为寒衣,贫者衣狍鹿布,不知有布帛”,但三十年后,“居宁古塔者,衣食粗足,则皆服绸缎……惟贫者乃服布”(同上)。宁古塔商业贸易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宁古塔城镇经济的发展,“自辰巳(康熙十五、十六年)以后,商贩大集,南方珍货,十备六七,街肆充溢,车骑照耀,绝非昔日陋劣光景。流人之善贾,皆贩参貂,累金千百,或至数千者”(吴兆骞《秋笳集》卷八,寄顾舍人书)。(刁丽伟/牡丹江师范学院)

相关文章: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大寨传奇(下)
    下一篇: 翁同龢:一位清廉的政治家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