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圆了每个孩子的读书梦——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让教育惠及千家万户
省教育厅
2004年9月8日,在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说:浙江教育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全省学前3年幼儿毛入学率达85%,列全国第一位;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达到87??5%,列全国第一位;全省小学入学率达到99??99%,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为99??98%,初中入学率达到98??49%,初中巩固率为99??85%;全省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35%;全省58万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9%。
这意味着:在2004年秋季,浙江已经基本普及了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
一、提出人人“有书读、读好书”目标
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跨越:
——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
——1997年通过了“两基”总验收,成为继江东、广东后全国第三个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省份;
——2002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达到84??07%,基本普及高中阶教育;
——2004年,全省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85??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56%,为了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省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
在1997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后,省委、省政府适时开展了“教育强县”的创建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县域内各类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2001年,基于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又富有远见地提出2005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期间,先后出台了《浙江省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要求及实施办法》、《关于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召开了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实施措施,加强了检查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各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标准实现“普九”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两头延伸。在推进高中段教育中,通过推动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通高中教育,鼓励和引导公办高中推行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等途径,有效地扩大了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在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方面,各地在办好原有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大力提倡举办民办幼教机构,支持乡(镇)政府多渠道创建乡(镇)中心园,鼓励部门和事业单位继续办好所属幼儿园,并通过城乡结对、扶贫帮困的方式,帮助经济欠发达乡(镇)、村办好幼儿园,大大加快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007年,我省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学率达到91%,初升高比例达到96??55%,均位居全国前列,进一步巩固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成果。
二、城乡求均衡:义务教育全免
在推进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进程中,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入学问题,是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三大难题。
为了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一难题,全省各地以中小学布局调整为抓手,通过新建、迁建、改建、扩建等途径,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了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我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形式,支持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省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主要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缺口。省政府还每年安排专项补助70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扶困助学、名师名校长培训。从2002年起,我省动员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在资金投入、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基础教育。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从2003年起,省里以“教育券”等形式,对低保家庭子女等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将免费教育的范围从义务教育扩大到高中段教育;通过举办专门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帮助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
三、内涵发展:扩张优质教育
我省在推进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育内涵的提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发展。主要的措施有:
——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倡导小班化教育实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探索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方式,真正实现各自的教育价值;
——推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建设基础教育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建立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考改革,探索多元评价的路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城乡教育捆绑式、集团化协调发展,努力实践教育公平;
——推广学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以上各项措施,如同曲曲乐章,共同奏响了基础教育事业普及、均衡、优质、高效发展的交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