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代的记忆(下)——纪念“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建20年
|
|
时间:2009-09-14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多党合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建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不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召开9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智力支边活动就是新时期多党合作在实践领域的一种创新形式,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组建是智力支边活动深入开展的制度化成果。
一、智力支边:新时期多党合作在实践领域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党派的合作是在实现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共同任务基础上建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新时期多党合作正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的。智力支边是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在实践中创造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一项意义深远、效益显著、深受欢迎的活动。各民主党派面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的优势开展智力支边,以促进边远地区的智力开发和经济发展。智力支边为民主党派走向社会实践开拓了通道,这一多党合作实践领域的创新,得益于新时期多党合作在理论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党合作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召开9年多的时间里,多党合作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党合作提升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经验,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首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论断,并界定为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早在1979年,他在宴请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个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划时代地把多党合作从方针政策层面提升到政治制度层面。1987年,经邓小平提议,第一次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写入中共十三大报告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这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全面深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 2、科学界定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多党合作还要不要存在和怎样存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的任务》的著名讲话,他深刻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不会忘记的。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此后,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这些精辟论述,纠正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性质政党的错误,明确肯定了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贡献,指出新时期民主党派已从过去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变成了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力量。
3、提出了正确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十六字方针
如何正确处理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多党合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1956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正确处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奠定了政策基础。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在“左”的思潮冲击下,民主党派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被迫停止了活动,多党合作政策受到严重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这一点,强调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并赞同在多党合作方针中增加“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提法。“肝胆相照”是讲真心相待,彼此开诚布公;“荣辱与共”是讲事业相同,命运休戚相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正式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原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创举,标志着多党合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总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符合历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恢复活动乃至发展壮大,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提高与升华是分不开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推动了多党合作在实践领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多党合作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智力支边活动就是新时期多党合作在实践领域的一种创新形式。
(二)智力支边的提出及其制度化、规范化
1、智力支边的提出
随着统一战线工作的拨乱反正,各民主党派从“闭门改造”到面向社会,利用智力上的优势为四化作贡献的热情空前高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开始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讲学,迈出了智力支边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还从方便人民生活着手,通过项目咨询、派专家学者等方式,帮助一些边疆地区解决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各民主党派开展的这一活动,受到了中共中央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982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提出了民主党派“智力支边”这一概念,并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开展的智力支边活动。由于智力支边抓住了边远贫困地区最缺乏、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智力信息,实行的又是无偿服务,所以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都为之拍手叫好!热烈欢迎民主党派“智力支边”。智力支边也打开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崭新局面,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受到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正如费孝通所说:“民革、民盟、民进、农工、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都是由有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所以都是‘智力集团’。”其中,“不少人已花了许多时间和心血,积累了一些知识,需要人家理解,需要起作用,有益于人民,这是知识分子最重视的东西,比什么都可贵。所以,我想,知识分子都是乐于为智力支边尽一份力量的。”
顾问组常进时教授的一席话,表达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心声,他说:“我是国家培养的一名知识分子,从初中到大学都是靠国家供给完成学业的。而学成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更好地服务。我的个人价值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得到体现。我和顾问组专家们一样,都有报国之心,都有为人民服务的迫切愿望。但在极‘左’路线横行时,缺乏这种机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工作的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国家的发展为我们这些有意报国、有意为人民做贡献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党的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提供了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扶贫解困,为人民谋福祉的大好机会。”
2、智力支边活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983年4月,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邀请部分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和部分边疆、民族、沿海地区的统战、民族部门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京召开了“民主党派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服务挂钩会议”。
这次会议强烈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迫切要求智力开发的愿望。会议提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科学技术和文化落后,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必须努力帮助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否则,历史上形成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上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而且有可能拉大,这样势必影响到四化建设的全局。为此,帮助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其关键是智力开发。会议认为民主党派是智力支边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对发展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民主党派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将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会议还研究并提出了智力支边工作的重点,对智力支边的作法、分工、工作机构、经费和报酬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智力支边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会后,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根据会议精神形成《关于民主党派为边疆地区建设服务挂钩的报告》上报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很快,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的智力支边工作。指出:“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活动是一项新的工作。它对于发展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稳定和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都有积极意义。”
1987年10月,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贵阳主持召开有云南、贵州、四川、吉林、广东、内蒙古、广西八省区民主党派、工商联智力支边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1983年以来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智力支边工作的经验和情况,进行智力支边项目挂钩洽谈,郑重讨论了拟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民主党派、工商联进一步开展智力支边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该报告于次年经国务院领导核批原则同意。
1988年3月,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正式成立,民主党派的智力支边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智力支边、科技扶贫工作,纷纷派出大批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到老、少、边、穷地区,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
二、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智力支边深入开展的制度化成果
贵州省作为边远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省份,是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工作的重点地区,也是智力支边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较早的地区。
(一)贵州省智力支边活动开展的情况
1、贵州省智力支边组织机构的建立
1983年4月,贵州省作为“受援”一方,参加了在京召开的“民主党派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服务挂钩会议”。会后5月2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央书记处、国务院的批示及会议精神,结合贵州实际,形成了《关于贯彻民主党派“智力支边”挂钩会议精神的请示报告》,上报贵州省委。
这份报告向省委建议,成立贵州省智力支边和咨询服务联系小组,组织开展智力支边工作,并建议联系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协办公厅。5月5日,中共贵州省委批转了省委统战部的报告,确定设立“贵州省智力支边咨询服务联系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副省长徐采栋任组长(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先后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树魁和省委常委、副省长袁荣贵等担任省智力支边联系小组组长,现任组长为副省长禄智明)依托政协、省委统战部进行统筹工作。
根据省委的要求,各州、市、地、县比照省里的作法,相继建立了智力支边机构。自此,智力支边工作在贵州省有组织、有计划地铺开。
2、各民主党派中央与贵州省政府签订纪要,确定智力支边有关事宜
1986年,农工民主党中央提出以全党的智力优势,在贵州全省开展智力支边活动,将贵州省作为其智力支边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地区,并以农工中发(86)第015号文向农工党全国各省区组织发出通知,要求重点支援贵州。在同年2月28日,农工党中央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双方《关于开展智力支援工作的商谈纪要》,商定了农工民主党在贵州省开展智力支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形式等。此《纪要》是第一份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政府就双方合作事宜签订的正式文件,是一份具有开创意义的文件。
1987年10月,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贵阳主持召开有云南、贵州、四川、吉林、广东、内蒙古、广西八省区民主党派、工商联智力支边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期间,贵州省人民政府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建立智力支边固定联系问题举行了会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同意把支援贵州建设作为各自组织开展智力支边工作的重点,建立固定联系。省政府副省长徐采栋、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秘书长胡德平、国家民委副主任张竹以及民盟中央副主席高天、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以及民革中央、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和有关负责人在会议纪要上签了字。此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贵州省的智力支边活动进入了新阶段。
3、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在贵州省开展的智力支边活动
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在贵州省开展的智力支边工作。1986年农工党中央和贵州省政府《关于开展智力支援工作的商谈纪要》签订后,双方商议首先在毕节地区的威宁县开始执行《纪要》。贵州省委的《简报》对此事作了通报,胡锦涛同志阅后做出批示:“要感谢并欢迎农工民主党的同志们支援威宁县开发建设。希望威宁县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出需要技术支援的项目,并尽快落实”。
1987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出席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贵阳召开的智力支边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智力支边工作非常重视,早在1983年中办13号文件中就指出: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活动,对于发展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稳定和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充分发挥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贵州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批示精神是完全正确的。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主党派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智力支边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胡锦涛充分肯定了智力支边在贵州取得的成效,代表省委欢迎更多的志士仁人来贵州开展智力支边活动,帮助贵州实现兴黔富民的奋斗目标。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参会的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经过考察论证后提出,毕节地区的情况在滇、黔、桂喀斯特区域内最具代表性,可以考虑首先在毕节建立试验区,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口、资源、生态良性发展的路子。对于民主党派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同志亲自部署有关部门予以研究。
(二)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诞生
1、诚邀
1988年4月,在北京筹办建立毕节试验区有关事宜之时,胡锦涛同志在北京贵阳饭店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对毕节地区开展智力支边。各民主党派中央一致接受了这一诚挚的邀请。
1988年5月24日至6月1日,经中央统战部组织推动,全国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协调,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徐采栋为组长,民革中央四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沈学斌为副组长的赴黔工作组一行17人,正式为毕节建立试验区作前期考察工作。通过这次考察,工作组认为建立毕节试验区是一项战略任务,它将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积累经验。工作组会同毕节地区有关部门就工业、农业、能源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洽谈,签署了24个项目的意向书。
《中国华人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十五年前,胡锦涛主黔,在全国是第一个全邀八大民主党派集中到一个地区去参政议政,去共同制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战略和部署的省委书记。研究中国改革进程的学者们还发现:按照邓小平‘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的思路,胡锦涛诚邀民主党派到毕节试验区去‘智力扶贫’,帮助制定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参与试验区建设,实质上还表明:在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的一个地区,已经开始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多党政治合作试验。”
相关阅读:
时代的记忆(上)——毕节试验区创建的历史回顾
2、顾问组的前身:指导规划专家组
1988年7月下旬,在试验区成立不到一个月,毕节地委即派王绪才等同志赴京,向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汇报试验区的工作并请求智力援助。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胡德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会议,会议商定三点:一是由毕节地区组织力量制定试验区发展规划。二是国家智力支边协调小组于12月派出专家组,赴毕节地区指导修改发展规划。三是国家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对毕节地委、行署要求成立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意见予以考虑。
1988年9月12日至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组成毕节试验区赴京汇报团,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汇报试验区的工作,并请求解决试验区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请求国家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帮助指导制定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国家智力支边协调小组经研究决定,由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率领专家工作组赴毕节帮助制定试验区规划。10月,钱伟长率领专家组对毕节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考察,专家组提出,毕节试验区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要涵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经济开发促生态建设,与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之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近期要重点发展两烟、铅锌、乡镇企业,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形成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在充分吸收专家工作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11月,毕节地委、行署组织力量编制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规划(初稿)》,并送交国家智力支边协调小组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讨论。
1988年12月7日至13日,由钱伟长率领的以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常进时为组长、李孝芳(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科院教授)、叶文虎(致公党党员、北京大学环科中心副主任、教授)、杨金和(煤炭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罗剑雄(民革中央四化工作培训部副部长、教授)为成员的专家组,再次来到毕节,和试验区发展规划编写人员一道,对发展规划初稿进行评审,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修改意见。12月14日,钱伟长率领专家组和毕节地委、行署的同志一道,在贵阳向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汇报对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初稿)》的评议情况。
1989年4月28日,在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的支持指导下,由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主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经过论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吸收多方面有益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整个规划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毕节实际,有较强的科学性,是可行的。规划的实施,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毕节地区57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对贵州乃至整个岩溶贫困地区改变面貌、治穷致富、改善生态、振兴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3、顾问组正式组建
为了推动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在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对试验区的工作指导不断线、不脱节,经多方酝酿,1989年9月,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决定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共同组建“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农工党中央咨询部代办起草了有关组建顾问组的申请,提出了顾问组成员建议名单。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农工中咨发(89)第08号
主送机关: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协调小组
申报成立“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顾问组”
贵州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论证会于今年4月底在北京结束以后,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以及原赴毕节地区专家考察组关怀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为了使论证会后的发展规划能够如期贯彻执行,特别是使起关键作用的启动项目尽快能够落实,在论证会后,立即着手组建“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援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顾问组”(以下简称“顾问组”)。
5月3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负责智力支边的领导同志及原赴毕节地区专家考察组部分同志在农工中央召开了“顾问组”组建协商会。会上对顾问组的成员结构组成、领导人选进行了协商,与会同志根据各自成员的优势提出了组建方案。大家一致建议钱伟长同志任组长,杨纪珂、徐采栋、常进时同志任副组长,一致认为“顾问组”成员应由知识层次高,身体条件好,热心智力支边工作的党派成员组成,并建议设一位“联络秘书”,专门为“顾问组”服务。
7月5日下午再次召开座谈会,对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已经推荐出来的专家组成“顾问组”具体成员人选进行了介绍和磋商。中央统战部胡德平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经协商提出了建议名单,请协调小组审定。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咨询部(代办)
“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顾问组”建议名单如下:
组长:钱伟长,男,76岁,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副组长:杨纪珂,男,66岁,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安徽省人大常委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徐采栋,男,65岁,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常进时,男,51岁,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中央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经委顾问。
组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之泰,男,50岁,教授,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民建)。
王明俊,男,68岁,中国农科院兽药监察所研究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九三)。
关毓琇,男,64岁,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
刘孝坤,男,59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民盟)。
吴春江,男,62岁,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技术市场水产专家组组员(民盟)。
胡敏,男,58岁,高级工程师、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民革)。
袁子恭,男,57岁,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九三)。
冯忠良,男,60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民进)。
童景山,男,59岁,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民进)。
颜本菘,男,64岁,教授、北京市规划局市政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九三)。
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批准了这一申请,1989年9月20日,“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正式成立。1989年9月25日,在中央统战部召开了顾问组第一次成员会议,顾问组组长钱伟长、杨纪珂、常进时教授和顾问组其他成员,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胡德平、贵州省和毕节试验区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贵州省常务副省长张树奎等同志介绍了1989年4月底论证会以来,毕节试验区的工作情况。组长钱伟长就顾问组成立的意义以及工作开展的重点作了发言,常进时教授就“顾问组工作条例”作了说明,与会人员一致通过了第一届“顾问组工作条例”。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是由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组织领导、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选派高层专家联合组成的智力集团,是为毕节试验区实现发展目标而设立的智力支援机构。顾问组自成立之后已四次换届。第一届顾问组从1989年9月组建至1993年8月换届,此后又相继组建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顾问组。具体情况如下:第二届顾问组从1993年8月至1996年11月,组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副组长有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农工中央常委常近时;第三届顾问组从1996年11月至2003年7月,组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钱伟长,副组长有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全国政协委员、农工中央常委常近时;第四届顾问组从2003年7月至今,总顾问是钱伟长,组长为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副组长有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常进时教授和胡敏继续担任顾问组副组长。顾问组成员都是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选派的高层专家,这些专家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高、奉献精神强。在毕节试验区的20年中,顾问组成为推进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智力科技力量。
相关阅读:
时代的记忆(上)——毕节试验区创建的历史回顾
(三)新时期多党合作的一项制度创新
顾问组是新时期多党合作在实践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从功能上来看,它具有指导性、咨询性和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一是顾问组要在毕节试验区开展考察、调研、制定规划、科学论证等方面的活动,以推进以三大主题为核心的改革试验,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出思路,为毕节地区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二是顾问组要协助毕节试验区作好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的引进工作,协调并推进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在毕节地区的智力支边和定点扶贫工作,以及中央和各支援单位对毕节的支持,这使顾问组具有多方联络、上传下达的协调功能。
从组织构成上来看,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程序的规范性
毕节试验区第一届专家顾问组经多方酝酿组建之后,形成了顾问组组建的基本程序。
首先由毕节试验区向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机构设在中央统战部内)提出申请,对组建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相关事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第四届顾问组组建为例,下面是2003年元月中共毕节地委关于请求组建第四届“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顾问组”的申请报告,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统战部: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始终把毕节试验区作为联系点,坚持不懈地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为了在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指导富有成效,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协调小组组建的三届“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顾问组”,持之以恒地关注和指导毕节工作;他们虚实结合,长短结合,改革试验和发展结合,埋头苦干,辛勤耕耘不辍,为毕节试验区各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修改与完善、重大项目准备与争取等出谋献策,四处奔走,八方呼吁,对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十五年来,毕节试验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贫困状况有较大改善,生态恶化状况得到了初步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区性的改革、试验、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绩,没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的指导,没有毕节试验区正确道路的确立,没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等单位的帮助,没有三届顾问组持之以恒的悉心指导,是绝对不可能取得的。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成功探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现第三届顾问组任期已满,特请求中共中央统战部统筹协调,继续组建第四届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顾问组,一以贯之地指导试验区工作,特提如下建议:
1、建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钱伟长继续担任顾问组组长;在保留第三届顾问组领导的同时,增加1—2名民主党派常务副主席为顾问组副组长。
2、建议第三届顾问组成员在身体好、本人愿意的前提下,继续在第四届顾问组留任;并且,建议在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林业部、计生委等单位挑选与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相关,以及能适应毕节能源、电力开发需要的专家充实到第四届顾问组中来,达到成员较多的民主党派顾问2人以上,成员较少的民主党派顾问1人以上。
3、建议建立顾问组联络处,设联络主任一名,工作人员1-2名。
以上报告当否,请审定。
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正式批准这一申请后,由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推荐有关专家组成顾问组。
2、完备的工作条例
1989年顾问组成立之后即制定了顾问组工作条例,此后,顾问组经三次换届,每一届顾问组都制定完备的工作条例,对顾问组的性质、成员、任务、组织、工作机构和任期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四届顾问组的工作条例有所不同,但条例的一些基本内容则是相同的、不变的。条例中的这些基本规范,使顾问组成为独具特色的、具有稳定形式的组织机构。例如,在历届顾问组的工作条例中,顾问组的性质是始终不变的,顾问组成员的来源及条件也是始终如一的,推进三大主题的改革试验是历届顾问组始终坚持的核心工作任务,等。以下是第三届、第四届顾问组的工作条例。
第三届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支援毕节试验区第三届顾问组”工作条例
一、性质
“毕节试验区第三届顾问组”是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组织的,受聘于毕节地委、行署,为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的顾问组织。
二、成员
顾问组成员由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中热心支边扶贫工作,身体条件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高层次专家、教授担任。
三、任务
1、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协助毕节地区努力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毕节地区2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2、继续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试验主题,实施以培育毕节地区及各县的后续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出思路,搞协调,跑联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为毕节地区领导层决策提供调研成果、科学依据,出思路;协调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开展对毕节地区的智力支援和定点扶贫工作;沟通毕节与中央及各支援单位的联系,协助毕节地区作好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引进的联络工作。
四、组织
1、顾问组在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第三届顾问组有9人组成。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员5人,秘书1人。
3、因工作需要顾问组可以争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支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顾问组组织的专题调研和项目论证。
4、试验区办公室,作为顾问组在毕节地区的联系机构,要对顾问组的工作给与必要的帮助及时提供信息、沟通情况。
五、经费
1、顾问组在京的活动费用,及北京至贵阳的交通费由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办公室支付。
2、顾问组在贵阳、毕节及应邀到其它地区从事试验区工作的费用,由毕节行署负责支付。
3、顾问组是扶贫性质的,出差补助参照有关规定由支边经费支付。
4、顾问组的工作原则上是无偿性质的,毕节行署可根据情况给予顾问组专家适当的慰问和奖励。
六、任期
第三届顾问组的任期从96年11月7日至2000年12月31日,任期为五年。
第四届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工作条例
一、性质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是由第四届智力支边协调小组领导,受聘于毕节地委、行署,为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组织。
二、成员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成员由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中热心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身体条件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高层次专家、教授担任。
三、任务
1、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毕节试验区继续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这三大主题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2、在毕节试验区开展考察、调研、制定规划、科学论证等方面的活动,协助他们做好人才、资金、信息、项目和技术引进的工作;协调并推进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在毕节地区的智力支边和定点扶贫工作,以及中央和各支援单位对毕节的支持。
四、组织
1、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第四届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有26人组成。设总顾问1人、组长1人、副组长3人、顾问18人、办公室秘书3人。
3、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支持和配合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参加顾问组组织的专题调研和项目论证工作。
4、毕节试验区办公室(中共毕节地委研究室)是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毕节地区的联系机构,负责提供信息和沟通情况。
五、工作机构
设立毕节地区专家顾问组办公室,顾问组负责日常事务的副组长领导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职责是:制定工作计划、编发文字材料、安排有关活动、与试验区的日常联系、经费的申请与使用等。
六、任期
第四届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于2003年7月1日成立,任期3年。
七、其它
1、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工作是扶贫性质的,但参加有关活动的工作补助可参照支边扶贫的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2、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工作原则上是无偿性质的,毕节行署可根据情况给与顾问组成员适当的慰问和奖励。
3、规范的工作程式和工作方式
顾问组是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呢?顾问组每年的工作程式主要如下:
第一,在“两会”之后(四月中旬左右)赴毕节,结合顾问组年度工作要点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工作考察,了解试验区当年的工作任务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与试验区领导班子进行必要的工作对接。在此期间,顾问组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工作:一是民主座谈会。二是深入试验区各地调查研究。具体如下:顾问组到毕节后,毕节地委组织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民主咨询座谈会。会上试验区党政主要领导向顾问组通报毕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以及需要顾问组帮助解决的问题。顾问组认真听取试验区对顾问组工作的请求,其中包括需要向省里和中央反应的若干问题,与地区领导充分交换意见,对试验区的工作提出建议。为了更深入了解情况,顾问组到试验区各县进行考察和调研,此后返回省城贵阳。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智力支边协调小组组织召开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会上顾问组汇报此次工作考察的情况,向省里反映试验区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听取省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第二,回到北京后按年度工作要点并结合此次工作考察情况开展顾问组在北京的各项工作。主要有:一是以简报、建议书、面谈等方式向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汇报毕节试验区的现状和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二是在毕节试验区驻京办事处协助下举办试验区重大规划论证会、重大课题研讨会和重大项目洽谈会。一般每年都要举办1~2次与毕节试验区重要规划和重大项目等有关的会议。三是积极准备提案。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顾问组的全国政协委员负责向大会提出涉及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提案,这些提案大多是在与毕节试验区办公室协商沟通、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的。20年来,提案数量之多引起中央与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对试验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在全年工作过程中,顾问组与试验区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有关情况。除了每年四月份的集体考察之外,顾问组成员还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安排到毕节开展工作,试验区的领导也利用出差到京等机会与顾问组相互交流、沟通思想、征求意见和建议。每年元月到春节期间,在毕节地区三级干部会议之后,由试验区主要领导率队到北京慰问顾问组,并转达会议精神和当年工作重点。顾问组也将预安排的工作要点征询毕节领导的意见,经修改后确定新一年的工作要点和安排。
相关阅读:
时代的记忆(上)——毕节试验区创建的历史回顾
从顾问组的工作程式和工作方式可以看出:顾问组对毕节试验区的智力支边工作包含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丰富内容和形式,使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相结合。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有:参加国家政权、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建议和议案、建立参事制度等。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民主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案也是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智力支边工作,显然是运用了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一些重要形式,例如,赴毕节集体考察调研、民主座谈会、提出议案和建议、政协会议提案、情况通报会等。这一实践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顾问组这一组织结构的制度特色,例如,顾问组的指导性和咨询性、成员构成的权威性、功能上具有上传下达性等。
三、顾问组的主要业绩
顾问组成立之后,如何有效地开展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工作?经过认真讨论顾问组专家们达成共识:首先要利用顾问组拥有的专业结构全面、科技视野开阔、无地域观念束缚等强劲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包括发展模式、经济支柱的选择和建立,以及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顾问组认为,解决毕节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必须从毕节的实际出发,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形势下,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地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毕节在科学、健康的道路上持续发展。顾问组着眼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全局,帮助毕节地区制定和论证了若干个对毕节试验区发展影响巨大的规划,并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顾问组对重大项目的上马,对重要行业的发展、对支柱产业的培育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提出建设“两烟”、畜牧业、铅锌、煤炭产业群,建立项目储备库、培训项目管理人才等重大建议,被毕节地区所采纳。促成了一批骨干项目的建成,对隆柏铁路申请国家立项工作,贵毕公路、洪家渡水电站、纳雍火电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立项作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顾问组一直强调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水电、火电等大中型项目的实施是实现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始终把毕节一些重大项目的呼吁、联络作为重要工作,向国务院有关部委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在每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大会期间都提出建议案和提案,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呼吁立项上发挥了作用。我国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历任三届顾问组组长的钱伟长教授曾就贵毕公路、洪家渡电站、毕节化肥厂“6改12”等项目,亲自给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人写信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对促成了这些项目的立项和修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顾问组在毕节试验区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全局中起到了龙头作用。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中央统战部协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了定点扶贫制度,确定和整合了定点帮扶市县,加大了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力度。基本情况是: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纳雍县,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定点帮扶毕节市,民建中央定点帮扶黔西县,民进中央定点帮扶金沙县,农工中央定点帮扶大方县,九三学社中央定点帮扶威宁县,台盟中央定点帮扶赫章县,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织金县。此后,顾问组对毕节试验区的智力支边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8个县市的对口帮扶以及省级各民主党派组织对乡镇一级帮扶,三者共同合作形成了试验区民主党派智力支边体系,顾问组在全局工作中起龙头作用。
顾问组在功能上上传下达,直接向中央有关部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反映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政策要求,就事关毕节试验区全局的重大发展问题,向地区的领导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中央、省与试验区之间的重要联系渠道,成为毕节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之一。顾问组就有关岩溶地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多次呼吁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宣传了毕节,扩大了毕节的知名度,推动了毕节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了中央各部委和社会各界对毕节地区的了解、关心和支持。
顾问组在毕节试验区的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智力扶贫工作中,各民主党派专家给毕节试验区带去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他们言传身教,对当地干部群众开阔思路、更新观念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他们知识渊博、业务精通、严己律己、不计报酬、埋头工作,这种勤劳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深深鼓舞了毕节的干部群众,增强了他们早日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顾问组在毕节试验区持续20年的智力扶贫工作,充分展现了民主党派的良好形象,在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毕节试验区更加深入人心。
结束语
在时光无尽的长流中,20年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在人有限的一生中,20年则意味着生命的不同历程。20年春华秋实、20年酷暑严冬,顾问组与毕节人民共同走过了改革试验的风雨历程。20年来,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以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被誉为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毕节模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其一是,各民主党派亲身参加智力支边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队伍建设。
把参政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各民主党派所提出的自身建设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参政党建设的这一目标,要求把思想建设作为参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
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纲领、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基础之上的。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共同体认,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执政为民、参政为民的共同政治情怀,为人民服务的共同价值追求等,是双方亲密合作的思想基础。民主党派亲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又能够更好地受到锻炼并在思想上不断取得进步。顾问组在智力支边扶贫过程中,结合试验区改革试验的重大现实问题,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加以贯彻和运用,这是顾问组与贵州省和毕节试验区的党政领导通力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顾问组与毕节试验区党政干部在合作中干事、在干事中合作,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和战友情谊。顾问组在毕节长期持续的智力扶贫工作,密切了同试验区人民的联系,增进了对贫困群众的感情。
顾问组的经验充分说明,各民主党派积极持续地参加支边扶贫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参政党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正如顾问组专家们在总结智力支边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的收获时所说:“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报效祖国和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神圣事业。十几年智力支边的奉献过程,也是我们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思想、精神境界不断升华的历程。”
其二是,把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使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两项重要职能和方式。智力支边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标志,为各民主党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开拓了崭新的领域和实践通道。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的本质所在,是民主党派参政党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实践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毕节试验区顾问组是一个规范化的智力支边组织机构,其制度设置中包含了能够把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的运行机制。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经验表明,把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相结合,一方面,使智力支边工作更规范有序,区别于一般社会慈善团体的扶贫工作,体现出鲜明的政党属性,更深地具有了政治含义,从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途径和渠道,使参政议政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使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成果更容易被纳入决策程序。实践证明,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建专门的顾问组,坚持长期不懈、深入扎实、持续有效地开展帮扶工作,由于具有亲身的实践经验,在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中,就能够提出中肯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就有条件取得对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更大发言权,就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智力支边和参政议政更富有成效。
其三是,发挥好执政党的主导作用,是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关键。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认真总结多党合作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年来,毕节试验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多党合作共同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程序积累了经验。
在试验区建立之初,胡锦涛同志即商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等帮助毕节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共谋改革与发展的政治意愿,为其后顾问组的组建和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积极组织协调各民主党派对贵州智力支边并大胆探索推进相关的制度建设,是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建和成功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贵州省委、省政府和毕节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大力支持顾问组在试验区开展工作,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为顾问组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顾问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顾问组每年到毕节考察调研之后,都要返回省城贵阳,参加由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出席的座谈会,汇报试验区的工作。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曾亲自与顾问组座谈,认真听取顾问组专家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确保顾问组工作通畅、富有成效,贵州省委省政府把省智力支边扶贫领导小组、省委政策研究室确定为具体负责日常性联络工作的机构,毕节地委、行署把驻京联络办和地委研究室确定为顾问组联络服务的部门,为顾问组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顾问组在毕节智力支边工作的成功经验说明:充分发挥好执政党的主导作用,是推进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关键,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关键。
相关阅读:
时代的记忆(上)——毕节试验区创建的历史回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