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思想引领时代
|
|
时间:2009-09-14 |
|
“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们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傅雷
30年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改革开放向前跨越的每一步都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辉。河北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其背后,思想解放的历程同样扣人心弦。
改革开放,思想先行。今天,当人们感慨于河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时,让我们重新记起那些思想突破的瞬间,以此,为这个尊崇思想解放的时代喝彩,向那些引领观念进步的思想先行者致敬。
思想破冰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维如同巨大的坚冰覆盖在人们的头脑中。“两个凡是”被突破,思想的冰封消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改革确立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23日晚,省委宣传部干部储瑞耕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8时,电视电影《黄浦江故事》中断,播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消息,刚才从10时起,我又听了一遍公报全文,心情难以平静。”
1978年12月23日晚,衡水地委组织机关干部看电影。青年干部郭华注意到当时的地委书记,抱着一个收音机收听着什么。后来才明白当时正播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这个夜晚,他们终生难忘。后来,很多人把1978年当作个人命运转折和思想解放的元年。
这一年,储瑞耕第一次用个人真实姓名发表了文章,题为《论个人奋斗》,无论文章个人署名还是提倡“个人奋斗”,“文革”中都难以想象。郭华也注意到生产建设逐渐成为工作重心。点滴的变化,让他们在料峭的寒意里,感受到了季节改变的信号。
(一)
1978年是新旧时代的转折之年,旧时代的告别不是遽然转身,而是逐渐隐退;新时代的来临不是骤然降临,而是酝酿生发。
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来愈多。但精神的枷锁不可能一下解除。
思想交锋不可避免。
1979年,河北发生了两起看似微小的事件,却掀起了影响深远的思想论争。
这年6月,正定县留村公社南庄大队发生了棉田毁瓜事件。南庄大队是个高产穷队,为增加收入,在34亩棉田里间作了西瓜。公社党委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自由种植”,强令将15亩即将成熟的间作瓜毁掉。事件经《河北日报》披露后,舆论哗然,影响之大超乎想象。
几乎同时,《河北文艺》第6期刊登了文艺短论《“歌德”与“缺德”》。作者把揭露社会生活阴暗面的作品斥为“缺德”,是“怀着阶级偏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恶毒攻击”,认为社会主义文艺只能“歌德”。文章如石击水,争议四起。“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都反映出当时人们受‘左’的思想影响,思想僵化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全国都受‘左’的思想影响下,因为特殊的人文传统,河北‘左’的情结更为突出,”省社科院赵金山研究员分析说。“毁瓜”事件和“歌德”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坏事变成好事,人们迅速被卷进了解放思想的潮流之中。接下来,改革的潮动顺理成章。
(二)“为什么你们都喜欢说我马胜利失败了呢?”2008年11月11日,石家庄栗新小区一栋普通的楼房里,70岁的马胜利还是一副永不言败的劲头。
今天,再用失败和成功的标准去评价改革先行者,就流于简单和肤浅了。历史并不在乎他们的是非成败,在乎的是他们在紧要关头跃然而起的事实本身,以及由此带来的观念革命。
1984年,河北作家陈冲的小说《小厂来了个大学生》,成为“改革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比之更有代表性的是河北籍作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小说一出,洛阳纸贵。“改革文学”初期的作品以今天的文学眼光来看不免稚嫩。但在一片沉寂的时候,振臂一呼发出改革的声音,已属石破天惊。马胜利们是现实中的“乔厂长”。
有毛遂自荐的“乔厂长”,还要有支持改革的领导。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大胆突破的精神无疑为马胜利们横空出世创造了环境。当马胜利面临各种非议时,时任石家庄市委书记的贾然只说了一句话———不能让无根据的指责扰乱我们的视线。
大胆创新的氛围使石家庄出现了改革的连锁效应。继马胜利因承包一举成名后,石家庄市又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各有特色的企业家:“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石家庄一时全国瞩目。
(三)
个人的心灵成长与时代的思想解放交相辉映。不知道打开精神枷锁会创造出什么,他们只是被一种变革的力量冲击着。
1979年,在保定,一个叫铁凝的女青年开始了文学创作。她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和人生,几年后其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风靡一时。在变革时代,那个张扬个性的女中学生所引起的观念冲突意味深长。
1979年,恢复高考后,一个叫王彦坤的男青年考入北京大学。这个后来一直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学者相信,如果不破除思想禁锢,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日后的研究中,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坚持从实际出发成为其治学座右铭。
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如他们一样幸运。在廊坊,一个叫王玉锁的人高考三次失败,做起了小买卖。他观念上有点“冒”,不得不面对亲友的争论。毕竟,个体私营经济刚刚破土,发财致富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但王玉锁也许不知道,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上,更大的争论在等着他,正如他不知道在一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将上演自己的风云演义。
市场风来
当河北不可逆转地向市场经济转轨时,市场之风,浩荡而行,它冲破了姓“资”与姓“社”、姓“公”与姓“私”等一个个思想藩篱。人,这个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被解放出来。经过市场观念洗礼的人们,展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财富的源泉开始在河北大地涌流。
2008年4月25日,上海举行第18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来自河北平乡的自行车展台备受客商瞩目。
平乡自行车市场的崛起曾是一个谜。
那时,这里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没有工厂,技术更是简陋。让人猜不透的是,就在这里,硬是出现了全国最大的自行车市场。其实,白沟箱包、清河羊绒等都曾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困惑着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人们。
今天,人们终于明白,在这个姗姗来迟的市场时代,英雄不问出处。无论地方还是个人,观念创新、敢闯敢试、吃苦耐劳,谁拥有这些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品质和精神,谁将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改革初期,任何产业基础、人文素养乃至地理区位,都无法与当地的改革创新意识相匹敌,观念的解放与否几乎成为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的唯一条件。
那些敢闯敢试的人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跋涉呢?
(一)
“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当时却是一种冒险。”12月4日,分管河北商业8年、人称“郭市场”的原副省长郭洪岐,回忆起当年市场建设的风云往事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之初,河北出现了不少批发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过程中,这些简陋的市场曾扮演了最活跃的角色,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突破口。在这里,嗅觉灵敏而又勤奋的商贩们完成了原始积累,也以最直观的方式给群众以市场教育。
长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的“市场”,重新出现在人们生活时,令人心有余悸。沧州的公交车延伸到郊区一个公社,公社领导慌忙叫停,否则农民进城赶集就方便了。
尽管如此,市场仍像野草一样顽强地生长起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兴起的白沟市场令人瞠目:这里终日人山人海、尘土飞扬,客流量有10多万人。
1992年之前,舆论对白沟基本上一边倒:“三分繁荣,七分脏乱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藏污纳垢……在不少人观念中,它只剩下了问题。平乡自行车市场也举步维艰、三起四落,一度“县委被端了班子,市场被掀了摊子”。
国有商业一片亏损,白沟何以如此繁荣?郭洪岐对白沟现象产生了兴趣。深知计划体制弊端的他决定,干脆对白沟现象来一次讨论。大讨论持续了两个多月,结论是“主流是繁荣,有点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白沟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后来,人们评价说,没有那次关键时刻的大讨论,就没有日后白沟的大繁荣。
1992年3月15日,讨论开始时,一位老人已在南方发表了谈话:“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谈话让南方春潮涌动,而其他地方的人并没有得到确切消息。讨论进行到第11天的时候,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刊发。一时间,附加在市场上的意识形态论争终结了。
(二)
2008年11月15日,石家庄告别了“煤气时代”,迎来了“天然气时代”。承担这一改造任务的是新奥燃气公司,其“掌门人”正是当年做小买卖的王玉锁。
此时,看着蓝色火苗飞舞,人们讨论的话题是煤气和天然气究竟哪个更省钱?没有人去关心王玉锁是什么身份。而之前,身份始终是困扰他的大问题。
如今,王玉锁资产几十亿,而且也不再像当年那样形单影只。到今年上半年,河北民营企业达到15.4万个,个体工商户达到175.3万个。
回首来路,他们最难忘的或许不是打拼的艰辛,而是历经的种种争议。“私营”、“个体”一出现,就成为我国政治语言中的敏感词汇。
几乎每一次大的思想交锋,非公有制经济都处于漩涡的中心。每一次观念的突破,又毫不例外促进了其繁荣发展。如果绘制一条非公经济发展曲线,便会发现它与社会舆论波动曲线竟然暗合。上世纪80年代末,“姓社姓资”争论高潮时,很多民营企业自动歇业、停产。
对于1995年的王玉锁而言,“姓社姓资”已不是问题了,但在很多领域,企业姓公还是姓私,进入的门槛大有区别。1995年11月,廊坊市决定让他操办天然气入户工程。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说,公用事业该让政府来干,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难道要压在一个私营企业主身上吗?有人甚至扬言,王玉锁干了,宁可不用天然气。“胆子比脑袋还大”的王玉锁束手无策。廊坊市委、市政府顶住了压力:判断对错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干事业不能唯成分论,谁有能力就让谁来干。
一年多后,党的十五大召开了,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表述让人耳目一新。王玉锁并不全靠理论平息争论。廊坊市民很快发现,这家私营企业的服务令人满意。这个邓小平理论的受益者,用实践为这个争论画上一个叫人信服的圆。
(三)
市场的不期而至,是影响河北人观念变迁乃至燕赵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30年间,观念变化之迅速让人目不暇接。
曾经被集贸市场困惑的人们,现在竟那样轻松接受了土地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
曾经把“全民”还是“集体”当作就业取舍标准的人们,现在更关心收入待遇和发展前景;
曾经因刘汉章的“模拟市场”震动不已的国企,现在在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深水区”挺进时竟也泰然处之;
曾经习惯事无巨细一切包办的官员,现在大都清楚了一个道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曾经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的人们,现在逐渐把创富先锋当作崇拜的偶像。
……
或许,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的“曾经”、“现在”,这张长长的清单是人们观念谱系变革的对照表,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河北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形成的思想成果。相对于短期内发挥作用的个人选择,这些形而上层面的成果将长时期地发挥作用。“纵向比较,30年来河北思想解放的力度前所未有”,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彦坤说,“从横向比较看,河北没有走到全国发展最前沿,也说明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与沿海省份仍有差距。”发展新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究竟如何发展,要不要科学发展,引发人们的发展之思。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理念,再来一次解放思想,成为燕赵大地上的时代之声。
2007年9月,张云川同志履新河北。到任伊始,人们留意到新省委书记经常提起四个字———解放思想。
站在新的起点,再来一次思想解放,当因何故?当收何效?
三个月后,答案终于明了。
2007年底,省委决定,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河北这趟高速行驶了30年的经济列车必须重新调整它的速度和节奏了。习惯了“高歌猛进”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经历观念的震动。
(一)
“把唐山的钢铁全部制成铁锹,产值也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一位领导如此评价我省钢铁产业现状。“人均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对曾经是脱贫致富“聚宝盆”的小水泥,今天的鹿泉群众多有怨言。“经济总量虽占全省1/5,消耗掉的相关资源却占全省1/3”,在兄弟市羡慕的目光中,唐山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
面对反思,结论只有一个:不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
改革开放30年,河北高速发展。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18.3倍,年均增长速度10.7%。高速发展的兴奋还未消退,隐忧却已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滞后,民生欠账较多,发展方式粗放,过度依赖资源……
改革开放之舟虽然万重山已过,却尚未驶出历史的三峡。
(二)“人家都是想方设法进一步,你却要让经济退一步”,当鹿泉市决心关停“小水泥”时,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改革开放之初,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30年的时间,人们很容易产生新的经验主义,出现只问发展,不问怎么发展的倾向”,省社科院陈璐研究员告诉记者。“过去思想的解放,是观念与观念的碰撞,现在还有观念和利益的碰撞。”赵金山研究员说。鹿泉市委书记安树国对此感触颇深。2005年,产业转型的“阵痛”导致鹿泉未能进入全国百强县。消息传来,一些干部群众议论纷纷。“要科学发展,就不能光盯着眼前那点利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三)
当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潮涌动燕赵,在历来开风气之先的广东,“解放思想”的号角几乎同时吹响。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广些,全国新一轮解放思想方兴未艾。“新一轮解放思想我们觉醒并不晚,但能否始终站在最前沿需要有足够的警醒。”
率先觉醒的人可以一度领先,而长期警醒的人方能永远领先。
改革开放30年,再一次疾呼解放思想,催征号中既有刚健奋发的时代之声,更有悠深的历史回响。
回顾30年解放思想的心路历程,正是为了用历史坐标去更好地参照现实,更好地将思想解放推向深入。
解放思想,河北前路正长!(记者李忠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