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风生水起黑土地:吉林改革开放辉煌30年经济社会发展篇
|
|
时间:2009-09-14 |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不过是一朵浪花跳跃的过程。然而对于吉林省来说,正是从1978年到2008年这一个跳跃,使这片黑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创造了新的奇迹!
1978年我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2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就实现4008.48亿元;1978年,我省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则完成307.58亿元。在财政收入中,由5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用了9年时间;由100亿元到200亿元用了5年时间;而从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仅用了短短2年时间!
在农村,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多元,今年预计达到4600元。粮食产量则由1978年的182亿斤一跃跨上500亿斤的台阶,今年达到570亿斤以上。
在城镇,1978年工业总产值110多亿元,2007年达到6486.01亿元。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400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00多元。
数字是对历史发展最好的证明和诠释,而生长在这块黑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则直观地见证着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的不断长高,街路的变宽;城市的繁华靓丽,乡村的旧貌换新颜;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科技、教育的日益兴旺发达……
黑土地,由“板结”到翻腾,似乎一夜间迸发出激情
回首来时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黑土地上创造一片新天地的轨迹。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小岗村28户农民秘密签订协议,搞起了包产到户。事隔不久,在吉林省中部的德惠县,一个名叫小洼的生产队,被贫穷几乎逼入绝境的农民也毅然搞起了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我们这里是睡觉盖玻璃——穷透亮了!”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当年,生产队粮食产量由上年的12万斤增加到26万斤。人均收入由14元增加到181元!消息在全省一经传开,不啻开了一个释放激情的堤口。
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省内全面铺开。翻新黑土地,耕耘黑土地,黑土地上激情澎湃。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导演出魔力,使粮食产量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跃升,20多年间连续跃上300亿、400亿、500亿斤台阶,目前正在向600亿斤冲刺,连续20年保持交售商品粮、人均占有粮食全国第一。2004年,国家在东北率先免除农业税,更加激发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快步迈进的积极性。今年夏天,随着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再次给黑土地注入激情和能量,我省中西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各种配套工程建设进行得热火朝天。
粮食由不够吃到年年有余,直接促进了畜牧业的腾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农民的一条致富路。广阔的田野上,稻谷飘香又增加了一道六畜兴旺的景象,吉林省也逐渐摆脱了调出粮食、换回猪肉的尴尬局面,走向畜牧业大省。生产方式也由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尤其是“粮变肉”工程的实施,使我省畜牧业取得快速发展,已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转化的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已达57%。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猪外销量390多万头,肉牛外销量近60万头,羊外销量3512万只。吉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省。
民以食为天。当祖祖辈辈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农民解决温饱之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土地之外。1984年,四平市郊的红嘴小屯赫然挂上了“农工商联合公司”的牌匾,这是吉林省农村乡镇企业风起云涌的产物和标志。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红嘴集团已进入全国5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吉林省规模大、效益好、后劲足的十强企业行列,今年产值将达到130亿元。
为了激发县域的发展热情,省委、省政府实施扩权强县。省里一次下放876项行政审批权限,2008年再次下放50%的权力,调动发展积极性,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吉林省农村掀起了“工业化革命”的高潮。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千家万户都将自己家变成了生产车间,随着大成、皓月等一大批“农字号”领军企业的纷纷涌现,农产品深加工完成了一次嬗变,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和汽车、石化呈鼎立共分天下之势。与此同时,林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劳务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19亿元,比1978年增加1381亿元,增长36.5倍。
老基地,由弱变强,动力催生出活力
当年产量突破6万辆时,一汽人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从上到下以各种方式欢呼庆祝。时间是1978年年底。
从设计能力3万辆,扩产到6万辆,他们用了22年时间。到2004年,一汽年产突破百万辆。16年,一汽人终于圆了百万辆的梦。如今,一汽已成为拥有27个全资子公司、17个控股子公司、3个上市公司,资产总额1317亿元,品牌价值605.78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
一汽是吉林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吉林省被誉为共和国老工业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安排在吉林省的有11项。汽车、石化、碳素、铁合金、联合收割机……一批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成为吉林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大地的改革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其中,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
但是吉林的情况似乎有些特殊。作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的省份,每迈出一步都困难重重。承包经营、厂长(经理)负责制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吉林在负重前行。待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吉林工业经济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光环,深陷“东北现象”的怪圈,在经济转型期骤然失去色彩。环顾四周,吉林人有些尴尬,有些羞于见人,也多少有被冷落的幽怨。
但党中央没有忘记曾经为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东北黑土地。2003年8月3日,注定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风尘仆仆地考察了吉林、黑龙江两省后,在长春主持召开座谈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帷幕。这一决定也成为吉林省摆脱困境、突出重围的强大动力。
振兴产生动力,动力催生活力。作为中央战略的最直接受益者,必须成为最先行动者。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调研、摸底,一套套振兴规划和方案,一次次的修改、完善。那些日子,位于省会长春市人民大街东西两侧的办公大楼,经常彻夜灯火通明。从省领导到职能部门,都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紧张中的兴奋让人们忘记了疲劳。国企改制、工业“提速增效”、“建设项目年”,给工业经济注入活力。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79.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实现利润总额452.1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8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4%。
问君哪得“兴”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业经济繁荣振兴的同时,其它行业和领域活力四射。民营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推进速度快,不断刷新各项经济指标,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筑着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新亮点。到2007年末,全省民营企业达7.7万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3.8%。民营工业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5.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3.3%。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逐年快速增长的投资成为吉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牵引力。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当年完成1802.41亿元;200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4.3亿元;200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4003.8亿元。3年完成8600多亿元投资,比“九五”、“十五”10年间的投资总和整整多出1000亿元!投资增长速度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达到万元,进入全国前10位。
以大项目为载体,是我省近年来发展经济独具特色的大手笔、大制作。千万吨油气产能、新增千万千瓦发电装机和千公里高速公路、千公里铁路改扩建和“一主四辅”机场建设等项目,使我省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年产200万辆汽车、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千万吨钢、千万吨玉米深加工、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大项目建设在白山松水间如火如荼。今年,全省新开工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2612个。在吉林经济建设史上,如此的建设速度、密度、广度前所未闻。
2008年秋末冬初,随着吉林—延吉、松原—肇源和通化—沈阳(吉林段)高速公路的通车,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从540公里一跃超过900公里。全长93公里的长—双—烟铁路的建成,结束了双阳不通火车的历史,缩短了长春市与东南部地区的距离。此前,全国首个森林机场——长白山机场的通航,将大大提升长白山旅游业水平,促进我省东南部山区的改革开放。
数字并不枯燥,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吉林的发展与振兴,表明了吉林省委、省政府求真务实的作风,彰显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胆略与气魄。采访中,省发改委负责人给出一个数字: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1%,在全国位次前移一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投资拉动,让吉林大地日日争新!
厚潜力,由沉寂到复苏,科教支撑起振兴风帆
白教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1977年10月20日。秋收进入尾声,可以暂时喘口气,所以起床的时间也较农忙时节晚。早晨6点30分,还在集体户被窝里的他,从生产队大喇叭里听到一个令他和伙伴们都不敢相信的消息:中央决定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他和几个人几乎同时从炕上坐了起来。当这一消息得到证实后,已经下乡两年多的他们,所有的困顿全都被上大学的希望取代。
同年11月28日,他和省内千万个怀着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舒兰市的考场,并且清楚地记得吉林省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十月》。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轨迹——如愿走进著名大学,考取研究生、留学生,再回到母校任教,成为博士生导师。
同全国一样,这是吉林省教育获得新生和走向辉煌的起点。到现在,吉林省高等院校由1978年的十几所增加到近70所,在校生由3万人猛增到47万多人。每万人中有高校生近250人,位居全国前6位。
教育和科技是我省的两大优势,“教育大省”、“科技大省”也因此得名。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应化所、地理所……闻名国内外的大学、科研院所汇集省会长春,荟萃了王大珩、唐敖庆等一大批举世闻名的精英,也造就了蒋筑英、李骏、李黄玺这样的新时期科技领军人物。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科研单位5190个,拥有科技人员92728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7361人。吉林省不仅为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栋梁之材,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两大优势。早在1988年,吉林省委就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吉林”的发展理念。1995年,省委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省委七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把实施“科教兴省”作为指导吉林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之一。
强有力的措施使“科教兴省”结出累累硕果。1995年开始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组人胰岛素产品的研发,1998年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后第3个自主研发和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2004年重组人胰岛素二期工程被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项目。今年,随着年产3000公斤人胰岛素干粉能力通过国家验收,我省通化东宝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工胰岛素生产基地。
这一时期,以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孙寰为首的课题组,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大豆杂交种,大幅度提高了大豆单产。
这一时期,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曾经共同创造了多项第一。“神五”、“神六”、“神七”飞船的成功飞行,让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在世界前列。这些成功背后的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都凝结着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这一时期,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打造汽车管理软件和汽车电子民族品牌为己任,让观众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画面走进了生活:坐在车里不仅可以办公、上网,还能遥控指挥家里的智能电器洗衣、做饭。这些都基于“Ipv6车载信息系统”。如此高端技术首先被中国一家此前默默无闻的企业突破,引得欧美、日本IT界惊诧不已,启明公司因此站在国际汽车IT业高高领奖台上。
……
30年繁花似锦,记者难以在一篇通讯中一一表述;30年风雨兼程,吉林人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去年召开的吉林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到2011年,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进入全国先进水平行列……
这是一幅美丽的蓝图,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我们坚信,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吉林一定会脱颖而出,再创新的辉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