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回顾
|
|
时间:2009-09-14 |
|
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1992年,在呼和浩特市城区东西两面的处女地上各诞生了一个集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开发区——如意区和金川区。八年后,这两个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统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6年的奋斗,开发区着眼于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改革创新,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日益壮大,现已成为首府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示范区。2007年,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自治区工业十强开发区。
一、发展历程
16年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创业、快速发展、二次创业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走出了一条在西部落后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创立初期,如意、金川开发区开发建设经验不足、资金人力缺乏、基础设施薄弱,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开发区及时抓住首府城市功能调整和国企改制、企业外迁的机遇,主动承接城区的产业迁移,大力引进各种项目,逐步构筑起了以伊利集团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产业,以双歧、宇航人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乾坤金银为代表的贵金属冶炼产业,以TCL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制造产业。从1993年至1999年,开发区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8.38亿元、工业增加值18.57亿元、财政收入4.25亿元,平均增速分别达到80%、71.8%、94.71%。
2000年,在如意区、金川区基础上组建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的特殊政策,主动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的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区外资金和外资项目。这一阶段,随着伊利集团、乾坤金银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伊利新工业园的兴建、乾坤金银的搬迁改造以及TCL移动通信、汉鼎光电等大项目的建设,开发区进入快速发展期。从2000年到2003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在三年时间里实现翻两番,提前完成了开发区“十五”计划目标。特别是在2003年,开发区以上三个指标约占呼和浩特市总量的41.72%、48.23%、16.94%,对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66%、55.58%、33.63%,基本占到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有力地推动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的发展。
2006年之后,以如意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金川伊利新工业园建成为主要标志,开发区进入产业多元、结构升级和土地资源趋紧、优惠政策减弱的转型期。2006年和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减缓为17.21%、14.46%、14.48%,与“十五”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较大反差。目前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正在进行以拓展空间、调整布局、转变方式和体制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
二、发展成就
走过16个春秋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为全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8.4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8.4亿元,年均增速为37.44%,比全市高出近4个百分点。目前,开发区基本形成了以伊利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业,以TCL、创维、银安科技等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以乾坤金银为代表的贵金属精炼加工业,以阜丰科技、青岛欧美为代表的生物发酵业,以晟纳吉光伏材料、华生高岭土为代表的功能材料产业,以一汽亿阳、上海电气、众环数控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康师傅、塞宝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以双歧、大唐、兰太、元和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富佳、蒙王等为代表的纺织业。多元化产业已经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从2000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4.6亿元,年均增长36.6%;引进外资实际到位资金从2000年的655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6260万美元,年均增长58.2%。先后有乾坤金银、创维电子、阜丰科技、一汽亿阳、康师傅矿泉水、欧美集团、晟纳吉光伏材料、锂电池、上海电气、众环数控机床、华生高岭土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开发区,伊利新工业园和金川中蒙制药产业园建成投产。
(三)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16年累计投入40.89亿元,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面积为9.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率为100%。高标准建成了如意、金川、出口加工区三个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园区,建成道路总长53公里,形成了每日29.8万千伏安的供电能力、每日9.3万吨的供水能力、每小时287蒸吨的供蒸汽(供热)能力、每日240万立方米的供燃气能力和2.12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排位大幅度提升,七年间,在全国开发区的位次由第40位提升到第33位,在西部开发区的位次由第10位提升到第3位。
三、主要做法
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坚持改革开放,把科学务实与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用招商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经济腾飞。
(一)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发展新优势。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力争为项目引进提供低成本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采取在国内外竞标和聘请知名设计单位等方式,高起点、大手笔设计开发区新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发建设新区奠定了基础。坚持制度创新和服务创优相结合,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健全了土地批租、基建施工、用水、用电、用气、环保和设备进出口手续等制度,建设“全方位”跟踪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与办事效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源头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推进新型工业化生态园区建设。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及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征用出让、投资审批等自主决策权,全力招商引资。依托自治区首府特色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与开发区重点产业类型相近的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上,积极引进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以区内现有的大集团、大项目为龙头,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延伸招商,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突出科技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鼓励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调整结构、打造基地的需要出发,积极引导区内大型企业、实力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全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大力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入股参与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培育“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构建起以知名品牌为核心,大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与供应链为纽带,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加速科技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积极建设特色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建设了科技孵化中心、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信息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创业孵化、中小企业融资、技术认证、信息咨询等重要的创新服务体系,从整体上提升了开发区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科技税收政策体系,通过财政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资金匹配、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加快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五)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养、吸引、凝聚人才。建立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优势特色企业就业,并通过设立创业服务机构、留学生创业园等,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区投资创业,实现了用人和择业的有效对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营造了吸引、留住、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人才优势真正转化成为了开发区的竞争优势。
(六)加快投融资市场建设,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国家中西部外贸发展专项基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以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的扶持基金等,促进企业发展。同时,采取向金融和投资机构推介科技产业项目的方式,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融资。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16年的成功实践,谱写了中国西部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历史篇章。在走向未来的征途中,开发区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按照市委、政府“一核双圈”的战略构想,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成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附加值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开发区,成为推进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为构建和谐首府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