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南在打基础中前进
|
|
时间:2009-09-14 |
|
打基础是贯穿海南改革开放30年的关键词。海南改革开放30年,是在打基础中不断前进的30年。
1980年中央正式决定对外开放海南岛并给予海南“准特区”地位,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海南改革开放的元年。
虽然有了准特区的政策,但当时的海南却起步艰难,基础薄弱是最大的障碍。《1990年:海南--起飞前的变奏》一文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海南———直被当作国防前线,一个没有明言的指导思想是‘不建坛坛罐罐。’从1951年到1986年,国家累计在海南的投资不到9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台湾所获投资是200多亿美元!”
从“巩固海南”到“开发海南”,对海南人民而言最重要的功课是打基础。从1980年代到现在,“为海南发展打好基础”成了不同阶段海南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马村电厂、微波通讯系统、清澜港、洋浦港、西部铁路、南渡江大桥……这些重大基础设施都是1980年代海南行政区党委政府给留下的“打基础”成果。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打基础”被首届省委确定为重大任务。
不久前,报社一位同仁向记者提供了一本他珍藏了18年的小册子,书名为《十论在打基础中前进》,1990年《海南日报》编辑部编印。 现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陈国舜是这本小册子的作者之一,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打基础”的背景。
1989年12月4日,海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许士杰在海南日报发表了《在打基础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署名文章,发出了“打基础”的号召,明确提出打基础是突破海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打不好基础就会卡住海南前进的步伐,把在打基础中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定为全省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随后,一个由官员、学者组成的理论小组历经一个多月潜心思考和热烈讨论,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海南日报发表了系列评论“十论在打基础中前进”。
当记者提起“十论”时,陈国舜记忆犹新。“‘十论’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陈国舜告诉记者,当时海南特区建设面临着基础弱、底子薄的困难。
陈国舜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打基础”一直被历届省委当作重要工作,包括“一省两地”产业政策都是打基础的工作。他认为五届省委对海南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真正腾飞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为迎接这次腾飞,本届省委再次强调“打基础,利长远”的要求实属明智之举。
打基础,利长远。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有过改革创举,也有过基础不实导致的发展教训。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在推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省委再次发出了“打基础”的号召,提出“打基础”包含了四大方面的基础,即体制基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和干部基础。
陈国舜说,虽然时代变了,经济环境变了,但省委对打基础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变。这完全符合党中央对海南工作的要求,符合海南的发展实际,体现了省委对海南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海南要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而经济结构、体制机制正是基础层面的东西。
如果说19年前海南是在发展的起点谋划打基础,今天则是在具备“初步繁荣”的条件下,在发展的节点上强调打基础;当时打基础是为了顺利起步发展,今天打基础则是为“十二五”的腾飞蓄力。
陈国舜说,海南已经有了20年发展奠定的基础,现在是为将来的腾飞打基础:完善省直管市县、推进农垦改革等重点改革将为海南构建更具活力体制机制;东环铁路建设及琼州跨海大桥的前期谋划,将为海南奠定更坚实的设施基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以及神州半岛、海棠湾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海南夯实产业基础;省委多次提出要把各级班子培训好、选拔好、配备好,为海南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陈国舜用肯定的口气对记者说,这些基础一旦打好,海南的腾飞就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
(记者谭丽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