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
|
时间:2009-09-14 |
|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粤浙苏鲁四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加快我省改革开放步伐,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沿海先进省份的共同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不断解放思想,率先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经济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重点突破带动,因地制宜推进。
◆借鉴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我省应从六个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在此过程中,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紧紧抓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针对河北省情的要素市场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强调,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我省来讲,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比较研究我省与粤、浙、苏、鲁等沿海先进省份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差异,借鉴学习其推进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对于加快我省改革开放步伐,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粤浙苏鲁四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结构,有限权利、扁平化激励型的行政财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广东省抓住率先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乘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发展之大势,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紧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入境外资本,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此带动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发展以金融市场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大量吸引聚集国内外资本、人才、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快速发展的道路。
浙江省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人文精神,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开发展专业批发市场、放活民间资本借贷融通。近年来,又着力推进民营经济的规模化、制度化和品牌化、国际化,并协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强县扩权改革,增强企业和基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线的改革发展之路。
江苏省立足苏南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基础,及时跟进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又紧紧抓住苏州工业园和浦东开发机遇,以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有鲜明江苏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
山东省强化完善政府管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充分挖掘现有体制机制的功能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坚持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和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增强企业体制活力;利用邻近日韩的地理优势,以青岛为龙头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大企业改革和重点区域突破的改革发展道路。
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沿海先进省份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分析其共同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不断解放思想,率先改革开放。沿海先进省份都比较注意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国际化的眼界和开放的思维推进思想不断解放;坚持改革开放是强省富民的必由之路,千方百计争取率先改革开放。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经济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沿海先进省份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胆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协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沿海先进省份坚持靠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基本形成了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举措从“允许试,允许看,不轻易下否定的结论”,到“对有争议的事情敢于坚持,敢于承担领导责任”,再到“对改革创新业绩突出的激励支持,对非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免责包容”。
重点突破带动,因地制宜推进。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改革开放工作中,注重抓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改革,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全局,以重点地区率先带动全省;同时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本省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贯彻落实,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通过对我省与沿海先进四省体制机制改革的比较,借鉴其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我省体制机制创新的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解放思想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是强省富民必由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改革开放的观念意识;牢固树立沿海意识的核心就是率先改革开放的理念,敢于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各类审批事项坚决削减,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同时,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二是适时推进撤县设区。针对我省设区市和中等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县市数量太多而且增市(设区市)并县难度较大的现实,建议把撤县设区作为调整行政区划的一个突破口。三是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适时启动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提高国有资产在国家控制其他经济成分进入行业和领域的集中度,培育一批大公司大集团。积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整体上市,调整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适度集中国有资本收益,合理确定预算收支方向,增强政府对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及使用能力,推动国有资产重组和改革。二是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外,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境内外上市,推进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总量做大,企业做强,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针对河北省情的要素市场。一是加快培育金融市场。抓住国家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准入范围的机遇,积极引入省外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省内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改组,发展区域和农村股份制银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培育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基金业发展;完善扩大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交易;谋划建立钢铁期货市场。二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经营性用地,积极实行有偿使用。除经营性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外,逐步把具有一定替代性、竞争性的工业用地也纳入“招拍挂”出让的范围,改变过去非经营性土地采用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的方式,逐步走向公开化。借鉴苏、浙做法和经验,加强对沿海滩涂围垦造田的工作力度,增加全省耕地指标。切实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要依法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对不符合收回条件的,要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协商收回并给予合理补偿等途径,进行灵活处置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借鉴苏、浙两省“零土地招商”、“增资扩股”以及“产业转型”等集约用地模式,缓解我省土地紧张状况。三是深化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各项改革。在人才要素流动中,推进现行的户口登记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改善人才跨区域流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以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为重点,采取形式多样、市场主导、灵活就业的用人方式,推动优质人才跨地区、跨系统流动。要用事业留人,以重大项目、科研基地、重要载体(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带动人才引进,千方百计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和条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努力使人才的价值和贡献与其得到的回报相适应。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行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财力性转移支付由省直接测算到县、下达到县、监管到县,以保障县级工资发放和县乡机关的正常运转,专项转移支付由市级财政来调控,对市级财政给予县级财政较多转移支付的市实行奖励政策,形成省市共同帮助县(市)解决困难的财政机制,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二是构建激励性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当地区间财政收入差异较小时,如果过多考虑公平,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会降低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同时也不一定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还会使欠发达地区产生依赖思想,所以此时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应该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我省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不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应该在统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提高政策的激励性,建立激励性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三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提高经济建设支出、科技支出等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强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全方位推进我省对外开放
一是抓住环渤海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机遇,千方百计“引进来”。建立真正“一站式”服务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对省外投资者实行投资全程代理制,使投资者不直接跟许许多多的政府部门打交道,将优化投资环境落到实处;根据我省产业结构和调整方向,将引资的重点放到能与我省产业发展相配套、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上来,将合作重点放到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中央直属大公司大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上来。二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培育扶持名牌产品出口,逐步使出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增加产业发展需要的资源类产品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三是多措并举,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投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提高为企业“走出去”服务的效能,规范境外投资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保险服务。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业化组织程度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转变经济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选择一批经济发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镇,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扩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使其尽快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二是完善培育机制,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做大上,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范围,取消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限制,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自主选择业务范围,全面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登记,开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为投资者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以及申请、受理、审核一站式准入服务。在做强上,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支持、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培育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一是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特别是要加快新农合试点扩面步伐,积极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努力做到“全覆盖”。二是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摆上重要日程,采取多种途径,逐步将农民工纳入所在统筹地域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范围。坚持以土地换保障原则,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在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障起始水平和调整机制。
(六)营造鼓励改革氛围,完善改革推进机制
一是加快重点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通过争取曹妃甸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结合我省需要进行各类改革试点,打造具有示范作用和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区,以重点地区改革突破带动全省。二是建立完善改革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改革开放纳入对各市县及省直有关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改革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改革是创新的事业,要改革就有一定风险,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于成功的改革者要给予激励,对于失败者更需要给予宽容,这样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投身改革、尝试改革、参与改革。建议制定出台我省促进改革创新决定或办法,为改革创新提供法制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