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海联论坛——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计划到2015年实现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即大面积示范亩产900九百公斤,可望提前2到3年达标。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的向前发展,中国完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
中国现有人口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预计本世纪30年代,人口将增加到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1亩左右。未来靠谁养活中国?这是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
中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这两个方面,中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是超级杂交稻培育成功。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1996到2000年为第一期,2001年到2005年为第二期,产量指标分别为一季稻连续两年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即亩产900公斤。2006年立项,计划到2015年实现目标。当前正在攻关中,已取得一定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通过育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水稻的产量可跳跃式地不断登上新台阶。中国水稻平均亩产在1950年只有141公斤,到2008年达到420公斤,水稻单产提高了两倍,水稻产量的增长速率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率。
举一反三,水稻如此,其他粮食作物同样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技术上的因素很多,而每一项技术进步,都能对增产起一定的作用。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完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这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