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庆是一块神奇的宝地,孕育了大庆油田,是中国工业战线一面伟大的旗帜,在那里能深刻感受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影响力。只有接触了大庆的建设者,才能深切地体会到,生活在这个为中国石油事业而建而生的城市里的人们,对大庆油田有着怎样一份厚重的爱,对在大庆独特环境中发展的企业有着怎样一份厚重的期待,对朝夕相处的同事、伙伴有着怎样一份厚重的责任。
孙英波,1978年转业来到大庆。从钻井队普通一员干起的一位企业家,30年黄金岁月完全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石油事业。2004年9月,他被任命为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总经理,三年多来领导近两万名职工的企业锐意改革,到2007年底,大庆建设实现财务总收入113.99亿元,比2004年提高102%,其中外部市场收入31.02亿元,提高84%;实现利税7.18亿元,职工人均收入三年增长74%。也许这些数字还不算十分辉煌,但如果了解集团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背负的本不属于企业的包袱,就会读出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初到大庆油田建设集团,企业松散的体制和亏损的状态,让他看到企业的艰难,同时也深感身上担子的沉重。他每天很早就到公司,为解决企业各种问题劳心劳力,时常为获取方方面面对企业的支持和理解而奔波。当兵出身的他,过去身体素质不错,比较注重体育锻炼,有空喜欢打篮球、羽毛球和散步。然而到任建设集团后的3年多时间,他取消了一切体育运动。他坦言“比起三年前自己的体力有点透支,人也衰老了许多。”
孙英波忧虑的不仅是企业的目前状况,还有集团将来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大庆这个城市的特殊背景,建设集团不得不担负本不该由企业承担的众多社会、历史和政治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集团必须更多地走向外部市场,而且将来内外部市场的比例应该从目前的3:7倒置,达到合理的7:3。外部市场的开拓,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更多独立获取的海外项目。但建设集团目前很大程度上以“借船出海、搭船出海”的方式,跟着外经窗口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而对于能提高企业经营层次,考量长远盈利能力的BOT、BOOT等资本运作项目,建设集团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位领导者,面对各种矛盾,他虽有各种无奈,更多的是对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企业在市场运作、经营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突破,有更良性发展的渴望和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