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思忠,国民素质研究专家。曾任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现任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已出版8部国民素质专著与4部长篇文学作品,学术代表作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国民素质忧思录》、《观念枷锁》和《国民素质读本》,合称“国民素质三部曲”。
警示:素质就是命运
未来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进,只有国民素质没法引进。国家是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对企业来讲,企业人员的素质就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人的素质就是人的质量。当谈到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时,大家往往谈的都是他的决策、管理、经营能力,实际上严格来讲这些都不是,这仅仅是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能力层次。比如对于一件衣服,有颜色、款式,但只有布料才是真正的“素质”。有句俗话“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但这句话中也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只有铁杵才能,石头就不行。所以基础素质非常重要。
基础素质包括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审美素质、健康素质等八个素质,八个素质细划为五十个子项,人不是产品,不能简单地概括好与不好,应该有一个测量体系。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每个企业、每个人主动也罢,被动也罢,都将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只有努力提高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不会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被淘汰,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忧思:企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从国家整体来说,我们的国民素质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国民素质低下,势必从外部影响企业的人员素质,企业要想找高素质的人才就比较困难。
据国家质检部门统计报告,近几年来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实际上产品品质就是人的品质,人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次品;人不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正品。作为企业领导人,人的基础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比如说现在盛传的毒奶粉,如果企业领导具有诚信精神,有良心、爱心就决不会做这种产品,这些老板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
企业员工的素质最主要体现在员工敬业精神和技术水平上。进入21世纪,敬业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稀缺的精神资源之一。企业员工的素质低,还表现为技术水平低下,而技术水平又与敬业精神有联系,由于敬业精神差,就不会自觉钻研技术,提高水平。
德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高科技、产品贸易占世界高科技产品和贸易中的五分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一支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产业工人队伍,早已成为经济强国——德国公开的秘密武器。
加入WTO后,我们“与狼共舞”。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中有一个就是人员的素质,我们不仅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还得更新人才的观念,要赋予各种人才新的素质要求。目前咱们企业对人员的要求还停留在敬业、诚信这些基本的要求上,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要从多元化取舍。
提倡:活到老,学到老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两条重要途径就是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健康不是基本人权,而是自我责任,提高素质也可以这么说,不应怨天尤人,只有靠自我完善。管理学有一个“木桶理论”,存水量不取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低的那块。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得非常快,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终身学习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学习,今天的人才就会变成明天的庸才。这就要我们养成一个读书习惯,经常下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看,一天不看就不舒服。读书就如吃饭一样,什么时候读书不作为一个爱好,那就形成了一个习惯。读书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效率最好的投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机会,只要读书不会没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建设学习型企业与提倡终身学习同等重要。什么叫学习型组织的学习?用通俗话,是与大家密不可分的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学习型组织,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全员进行终身学习,并进行整合,使个人的学习方向与企业的发展形成一致。最终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通过组织学习,还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学习文化。
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学生见面都是询问你最近在思考什么。湖北有一个农民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就让孩子当他的小老师,孩子上学回来后就教课给他,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促进了孩子的学习,最终这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企业也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学习氛围。
目前,许多优秀企业开始注重人员学习、培训,并将培训作为一种企业福利,为员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有一大半为学习型企业;美国排名前25位企业中,20家属于典型的学习型企业。但在中国,“激励、磨炼意志”的资源尽管丰富,企业却并未真正有效利用。企业竞争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