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上海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小刀会起义,在守城17个月后,起义军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而告失败,首领刘丽川等人壮烈牺牲。小刀会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而后又失败得如此惨烈,都与法租界有密切的关系。
小刀会起义后,刘丽川再三向列强驻沪领事表示,小刀会的目的是打倒满清,外人不必惊扰。事实也是如此,在上海城内的外国传教士、商人均得到小刀会的保护,秋毫无犯。面对巨变,英美法纷纷宣布“中立”,静观其变。按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的话,就叫“两不相帮”。
由于法租界南洋泾浜一带与县城北面接壤,租界设立后,这里一直是上海的一个集市商业区,华洋杂处,生意熙攘。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一些洋行和商贩仍旧通过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向县城输入粮食物资,偷运洋枪洋炮,甚至有外国人自告奋勇帮助小刀会作战。小刀会夺得道库的大量银两,也足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支付购买费用。
不仅从外输入,在洋泾浜一带,小刀会起义军也常携武器来此处采购,法租界并不禁止。一个叫蓝龄的外国人说:“万一租界当时对上海县城并不开放出一条输送各种给养物品的通路,不消说官兵就能够更迅速地迫使城内叛党投诚,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为此,清军对法租界的做法极为不满。1854年3月,因董家渡附近发生火灾,爱棠怕殃及董家渡天主堂等建筑,遂坐船沿黄浦江去那里查看,清军早已怀恨在心,愤愤发炮,差点击中船只,爱棠受惊吓后转身便跑。事后清军道歉一番,不了了之。
1854年4月3日,英美军队与清军为小事摩擦,引发了著名的“泥城之战”,小刀会趁机夹攻清军。清军大败而归。小刀会与租界的关系,居然升温到用武力共同对付清军的地步。当日,刘丽川致函爱棠,兴高采烈,祝贺之外,自告奋勇要打卢家湾附近的清军“南营”,颇有结成统一战线之意,可惜有点单相思。
“泥城之战”,成为各方关系的转折点。租界发现,可以通过不多的武力保护租界,无论是对清军还是小刀会,都能如此,因此态度日趋强硬。清军通过这一战,知道技不如人,不是列强的对手,对租界的态度愈加软化,更着力于勾结,以便共同对付小刀会。泥城之战的第二天,吴健彰即到英国领事馆拜访,低声下气地表示,双方应该和好而不是对抗,他们的敌人应该是小刀会,清政府愿以出让上海海关和租界权益为条件,换取列强对他们镇压小刀会的支持,得到英美法的赞同。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后双方的交涉,大多是围绕如何攻打县城而进行了。
由于久攻不下,清军转而采取了围困和封锁的策略,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得到与县城近在咫尺的法租界的支持,而法租界也的确配合积极。从9月份起,清军与租界商量后,英美法同意在法租界与县城之间修筑界墙,名为自保,实为围困小刀会,切断小刀会与外界的联系,堵死物质运输通道。由于清政府同意法租界在洋泾桥南“永租地基”,并雇人在此强拆民居,为筑墙扫清障碍,法租界的态度大变,它首先在靠近县城北面的地方动工修筑界墙,当遭到当地居民抵制和小刀会的反对后,爱棠强硬蛮横,要求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法国军舰派兵支援。
县城靠近江边,一些物资直接从靠岸的船上卸下,运进城内。为堵缺口,清军命令所有船只一律不得停岸,此举虽然使物资无以从江中输入,也使法租界外人出行不便,一些在虹口和浦东上班的外侨,本来坐船出入,如此则断了“出路”,于是找到爱棠,要他抗议清军的这一举措,哪知公董局宁可贴钱补贴,希望他们遵从清军的指示。城内无从得到外界接济,局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
1854年4月20日,爱棠与英美领事协商后,颁布了三项规定,其中之一是小刀会不得携带武器出入洋泾浜一带,背弃了法租界以前的“中立”。不久,法租界就祭出武力的法宝,与小刀会兵戎相见了。12月14日,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正式向小刀会宣战。1855年1月6日,法军用炮轰开城墙,占领缺口,清军攻进县城,与坚守的小刀会展开激战,由于小刀会作了周密的部署,清军死伤惨重,法军也在战斗中死伤数十人,史称“北门之战”。
面对清军和法军的联合攻击,以及日益严密的封锁,小刀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从1855年2月中旬开始,小刀会与清军的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状态。2月17日为农历正月初一,爱棠根据情报,探得小刀会将于当晚组织突围行动,竟连发两封快件通知清军在西门“严守”,导致小刀会在突围行动中损失惨重,刘丽川等人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是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小刀会另一首领陈阿林突围逃出后,剃发易服,欲在一美国朋友的帮助下潜往香港,不料其行踪仍被爱棠侦知,并密告吉尔杭阿。但不知为何,清军终未捉拿到陈阿林。陈秘密搭船到香港,后转南洋经商。
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清军与法租界弹冠相庆。清军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政府褒奖帮助镇压“有功”的法兵。4月初,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爱棠著绸缎各四卷,另赏给出力水师官兵银一万两。在征得法国政府同意后,两人照单全收,从而为法租界参与镇压小刀会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从长远看,在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租界采取的武装“中立”政策,开创了租界不受外来武力侵犯的先例,影响极为深远,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英法租界维持了将近100年的“中立”,从而为其“国中之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