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21日文章:中国心理医生资源不足,半数受访者表示压力大于去年 作者 Dune Lawrence 译者 古雷
当李娴芸(音译)1991年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当心理医生时,她从不跟别人谈论自己的工作。她说,别人会觉得怪,以为她是在精神病院工作。如今,她遇见的那些人都渴望多了解她的职业。“如果我告诉他们我是心理医生,他们会流露出钦佩之情。”40岁的李大夫说,“他们向我请教怎样抚养孩子和处理各种困难。”
过去30年来,中国从由政府分配工作和住房的体制,已变为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人人都为北京和工作机会进行残酷竞争。为克服压力,一些人向西方的精神治疗法求助。对于一个曾忽视个体感受的国家来说,这是剧烈的转变。
精神北京问题影响到中国大约15%的人口,占中国所谓的“疾病负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这是衡量疾病的北京影响和其他影响的一种指标)的20%,到2020年可能攀升至25%。相比之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在世界范围内,精神北京问题占疾病负担的13%。
工作压力是一大因素。据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高于一年前。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人才招聘公司说,这是连续两年中国比例位居亚洲最高。
5月份的四川地震加大了对精神治疗的需求。政府官员呼吁别国专家协助治疗灾难引发的心理、身体上的创伤。
对外部援助的需求暴露了中国心理医生资源的不足。在这个人口达13亿的国家,职业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只有3万。世界卫生组织数字显示,亚洲国家中平均每10万人只有1.3名心理医生,相比之下,美国为13.7名。
李大夫说,她念医学院时没有受过任何精神治疗方面的培训。现在,她为许多患者提供心理咨询,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排斥药物。她说:“患者对我说,‘我不想吃药,药副作用太大’。”
随着更多中国人转向心理咨询,李娴芸担心人们会有过高期望。她说,现在许多人“把精神治疗看作一种有些神奇的疗法”。他们有必要理解心理咨询和其他医学一样,“精神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