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1月19日文章】题:为卫生保健诊断(作者 加布里尔·维尔道)
在中国童话般的卫生保健史上,一个叫毛泽东的超人曾经向农村派去了“赤脚医生”,为他们配备了疫苗、药品、现代卫生学和中西医基本治疗方法,让他们去给中国的农民治病。
赤脚医生干得特别成功,直到一个叫市场力量的妖精出现并把他们全都赶走为止。自那以来,中国的卫生保健不断恶化,特别是在乡村地区,瘟疫疾病一再出现。
这个童话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辩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统计数字掩盖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堪比上个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预期寿命下降,死亡率上升,结核病及其它疾病流行。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特别是乡村地区。根本问题并非在于医疗保健体系已经崩溃,而在于它未能跟上医疗保健需求本质的迅速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医疗保健问题实际上就是极其贫困的农村地区的问题:减少传染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降低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良好的卫生和指挥与控制社会工程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从那以来,中国已变成了一个中等收入和迅速城市化的社会,除了更加富裕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基本卫生标准需求以外,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卫生保健珧战越来越多地是慢性疾病的挑战,如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
中国实施医疗保健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套可以有效满足这些新需求的基本卫生保健协调体制。
理论上,中国拥有广泛的医疗卫生设施网。虽然中国人口众多,可是它的医务人员和医院床位配置都相当不错。可是,这种过量的统计数字是不可靠的。如果按照所提供的价值计算,中国的医疗卫生只集中在少量多属国家所有的大医院。大量小型诊所(多为私人性质)在实施医疗卫生保健方面几乎发挥不了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中国的18000家医院仅勉强占全国20万家医疗卫生设施的6%,城市医院仅占60%。城市医院仅占所有设施的4%,然而医疗卫生开支却占全国的整整一半,1990年为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只设门诊的诊所几乎占所有卫生设施的一半,而2005年接待的就诊病人仅占所有就诊人数的2%,医疗开支仅占12%,1990年为21%。
医疗卫生现在主要是一种营利行为,往往集中在受惠于政府政策、实现规模经济、并服务于能够支付多数费用的病人的医院。这些医院的效益并不特别好。但是,由于它们垄断了整个医疗体系,因此比较灵活的小型初级卫生设施很难占领医疗服务空间。
中国两大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均不支付私人诊所的医疗开支。私人诊所还征收较高的税率,因为它们无法获得公立医院所享受的非营利待遇。
与此同时,大多数国有医院都正式定级为“非营利”性质,尽管它们的绝大部分收入依靠病人就诊,因此它们实际上也是作为营利企业运转的。当收入增加时,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就能享受丰厚的工资待遇。
考虑到美国运转不畅的医疗财务体系的前车之鉴,虽然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的营利动机持怀疑态度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医疗卫生体系仍然兼具自由市场和国营体系的最欠缺的方面。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化社会的医疗卫生需求,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开支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扩大私人诊所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