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9月21日文章】题:中国的通胀政策扰动世界(作者:托马斯·帕利)
中国政府宣布,今年8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6.5%,达到十年来的最高点。通胀上升与全球贸易不平衡有直接关系,但中国试图在不解决贸易平衡问题的情况下控制通货膨胀。
这会带来两个结果。首先,这种战略是否能起作用值得怀疑,它可能标志着通胀率的进一步上升。其次,这种战略的目的是想把调整全球贸易不平衡的责任推到美国头上,这或许会反过来让中国和世界经济不得安宁。
中国目前的通胀是典型的长期汇率过低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因为这样,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应该是中国抑制通胀政策的一个重点。
但中国当局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希望单纯依靠紧缩国内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这种战略能否成功很值得怀疑,因为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过低带来的通胀压力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
导致国内通胀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农矿产品价格上涨,包括石油和贱金属,这刺激了物价的上涨。另外,由于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沿海地区一向是中国的出口中心。在这些地区,由于生活成本增加和富余劳动力的优势逐渐消失,工人的工资开始上升。
更重要的是,中国被资产价格泡沫引起的资产价格通胀所困扰。这种资产价格通胀是贸易顺差和外来投资增长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的结果。
中国出口商挣到的美元流回国内,通过央行换成人民币。换成人民币后,这些人把钱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得到更高的回报并防范潜在的货币贬值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热潮,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中国面临的是全球农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引起的进口通胀、出口行业需求过度引起的国内需求通胀,以及因对外贸易顺差造成货币供应量增加所引起的资产价格通胀。
人民币汇率过低是引起通胀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它会造成出口部门需求过度,并通过贸易顺差促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7年再创新高。那意味着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应当成为中国抑制通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全球农矿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因为这些产品是以美元来定价的。一旦人民币升值,这些产品换算成人民币的价格就会下降。
但中国没有选择这么做,相反,它希望单纯靠货币紧缩政策,用加息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通胀。这种战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资产通胀和贷款融资的投机性投资已经很严重,那意味着货币当局不可能采取力度足够大的有效紧缩措施,因为怕引发金融危机。
继续维持过低的人民币汇率意味着还会有更多贸易顺差和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涌入国内,那也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进一步增加。
对全球经济来说,如果中国继续实行当前的抑制通胀政策,并拒绝让人民币升值,那等于是把调整全球贸易不平衡的重担完全推到美国头上。这种调整很可能通过经济衰退来实现——有迹象表明这个过程业已开始。不管对谁,这都不是最侍解决办法,只会让所有人都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