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2月13日文章:中国股市IPO达到高峰
原文按:中国股市新上市股票的黑暗时光
按照常规,投资中国股市的股民应该兴高采烈才对。在过去12个月里,香港,上海及深圳的股价分别增长了45%,83%及132%。大批新股上市更是推动了股市的这种突出表现——其中一些是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另外一些则是将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回归国内股市募集资金。2007年,在中国股市中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的资金数量高达约900亿美金,这几乎相当于纽约及伦敦两大股市筹集资金的总和。中国股市由此创造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世界上其他地方此时却因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面临流动资金短缺。但是中国股市这种鸡犬升天的现象已成为过去式。
今年在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大的15只新股中,已有有8只个股价格低于其交易首日的价格。最能表现股市低落的恰恰是曾经最激发股市活力的个股。中石油这个能源巨头号称全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11月5日它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当天股价翻番,一跃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此后,其股价逐波下挫,已经暴跌了三分之一。在中国股市愤怒的中石油追捧者中,中石油已经成为“买入即套牢”的代名词了。最近,中国重汽及中外运航运股价在香港上市当天就跌破开盘价,使那些认为每只新股都肯定会上涨,因而争先恐后买入新股的股民大跌眼镜。
经历了这些惨痛失败的教训,二级市场的潜在买入者也变得不太愿意成为“炒新一族”(即申购新股后立刻在上市当天抛出的投机者)的垫背者。中国中铁的股价在12月3日挂牌首日就暴涨了69%,但即使是这样突出的成功表现也不足以让股民们继续对新股发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基本面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公司认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将回归国内A股上市后,其在香港的H股价格均有所上升。这表明其股票在香港这个一级市场还是有吸引力的。但是随着该股实现在中国国内的上市,而A股这个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其股价的走向就变得难以预料了。如果在国内上市后股民买入不踊跃,又没有人愿意接盘,一级市场的股价也会下跌。
这是使很多公司头痛的事。目前,有横跨不同行业的60余家已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接近回归A股上市。其中多家企业已经指定了承销券商,准备齐了上市所需文件,并开始上市路演,向投资者推介自己。中国国内移动通讯巨头中国移动及另一个石油巨头中海油也有望回归A股上市,但是目前还准备就绪。
很多公司仍在进行上市前的市场宣传,但是却难以找到愿意进行战略投资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但仅在几个星期前,机构和投资者还对这些公司信心十足,投资需求十分旺盛。现在,由于A股狂潮的消退,这些公司的上市计划已悄悄推迟了,以便安抚投资人,避免给投资者留下国内股市对这些上市公司的需求并不旺盛的印象。厦顺铝箔公司已因此正式推迟其A股上市计划。一名对冲基金管理人员坦言,“目前中国股市患有很严重的消化不良”。
无独有偶,企业IPO活动的降温同时,中国股市的股指也一路下滑。上海和深圳两地股指与其10月的高点相比,均下跌了19%;而香港的恒生指数则下跌了9%。应该承认,与今年股市的上升速度相比,这一下跌幅度是较小的,但是中国股市的持续下挫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在许多中国公司回归A股上市前,许多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的亚洲部门均抛售了手中持有的这些公司的流通股份。如果国际机构的这些交易获利不尽人意,那么股市的健康性以及投资机构资产负债表上对投资对象估值的准确性都会受到质疑。一家投资机构坦言说,如果抛出这些将回归A股的公司的股票获利低于预期,那么原来大量的账面盈利现在很可能会变成账面亏损。
更宽泛地看,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香港及内地股市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流动性来源。中国国内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大手笔采购的能力。许多中国能源及矿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有高达几十亿美金的存量资金(由于中国企业资金充裕,人们猜测中国的钢铁公司可能会在收购矿业巨头力拓公司一案上出价高出必和必托)。如果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继续紧张,中国股市能够提供大量现金的充沛流动性,将让中国企业通过IPO市场获得巨大竞争优势。
那些杞人忧天的人担心,中国股市的下挫,可能显示投资者对中国是否能规避世界其他地方金融震荡的影响仍存顾虑。但实际上,中国股民对新股的需求下降也是件好事,因为现在中国政府对新股上市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具有风向标意味的中国中铁成功上市表明,这是最近上市的新股中最具有商业逻辑的少数几个之一。不断扩张的工厂带来了持续增加的运力需求,而中国的交通路网早已不堪重负,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有助于中铁增加运力。
这种逻辑在最近的新股中是很少见的。在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中,商业计划书和招股书中对于募集资金投向部分的介绍显得是多余的。这是惨痛的教训。但如果这种对融资用途的详细介绍能成为成功上市的基本要素,这也将成为中国股市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