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档案
特色人物谢平根,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质量保证部原料检验三站员工,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研究出几十项技术革新成果,个人也先后获得颁发的第二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湖南省十佳专利奖,并荣膺湖南省十大创新标兵、株洲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有人这样形容谢平根: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事实也如此,他的身份就是株洲冶炼集团公司的质检员。然而,他似乎又是个“名人”,在株洲冶炼集团公司,几乎无人不识。这跟他的发明有关:他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鼓捣”出几十项技术革新成果,这些成果至今每年为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规避经济损失近千万元。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臆测:一个普通工人是如何做到这些?
谢平根的父母是湘东钨矿的矿工,钨矿里那些巨大的零碎的矿石便填充了他童年的记忆,直到高中毕业后,他才离开矿山来到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起初,谢平根从事车、钳、焊等工种,由于勤学肯钻,善动脑子,他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喜欢。1996年,他被安排到质检部门,再次与矿石等各种原料结缘。
质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近30个原、燃料和20多个中间物料品种的进场检验工作都落在了质检部门。“有些供应商自己都搞不清品名,一旦卸错了货,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就难以估计。”谢平根告诉记者,“铅矿石和锌矿石看上去颜色都一样,但是如果铅矿石卸到了锌矿石堆里,不仅会成渣,还会影响工艺流程,或者发生结炉事故。”
但是,光原料品种和品名就如此之多,谢平根很难一一判别。他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为了练就原料检验的“火眼金睛”,他下苦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次,他在外出差碰到了国内著名的专家——张学渊先生,谢平根的诚意和好学精神打动了张学渊,张学渊对他请教的问题一一释疑,教给谢平根一套“绝招”识辨矿种,以及矿种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颜色和粒度、气味上的变化等。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谢平根的视野,通过多年实际的操作,谢平根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原料检验方面的重要骨干和把关人。
一次,福建某矿业公司发来铅矿,谢平根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下层混有硫精砂,于是他及时压车、报告,一开始供货方还否认,后来货主到现场查看当场承认属实。时任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质保部部长夏永生感言:有你这样的首席检验员,我们说起话来就更理直气壮了。
尽管谢平根多次荣登“首席检验员”的称号,他心里并不满足,他寻思着一种新的检验工具能迅速且准确地反应产品质量。2005年6月,一根充满创新理念的取样探针——竹节式探针在“业余焊手”谢平根的手中诞生,“后来,有一次从广西发来10车锌矿石,用我发明的竹节式探针检测出来其含有氧化矿。为企业挽回了损失。”类似的事情在谢平根的工作当中,屡见不鲜。株洲冶炼集团公司曾做过一份不完全统计,以冷焙砂取样为例,采用竹节式探针与传统探针相比,主成分平均相差2%,按2006年度这一项检验,谢平根的发明就为公司规避风险2千多万元。
此后,谢平根又有多项发明问世。在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谢平根就是“发明家”的代言词。但谢平根总这样说:“我要加倍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发明来,做好企业的铺路石。”
情动于衷
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个“星座”,每一个“星座”在企业里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都可以发光发热,成为闪耀的“明星”。以“职工星座论”为引导,多年来株冶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岗位成材,既造就了一大批“岗位明星”,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谢平根就是株冶集团公司企业特色文化培育出来的众多岗位明星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爱岗敬岗、忠于企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刻苦钻研、苦练成材的事迹告诉我们:不管是普通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