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该地区曾设隶属上林苑监的蕃育署,自今山西、山东省移民至署辖境域内,以牧养栽种为生,移民沿凤河两岸建村,多以营为名,共建58营,村民习称"七十二连营"。七十二连营是大兴区东南部凤河流域以营为名的村落的统称。
七十二连营范围涉及今采育、青云店、长子营3个镇,由明初移民建村的共有66个村,其中以营为名的村落有44个,以移民原籍州县命名的村落有22个,如霍州营、解州营、赵县营、沁水营、孝义营等。
独具特色的历史形成背景。长子营小镇的历史文化形成于明朝初年的大迁徙,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先后18次自山西向外移民:从1373年到1417年的44年间,共组织迁民18次之多,约60万人。尤其是明成祖朱棣(燕王)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又迁都北京,在位21年,从山西移民8次,其中有6次移往北京,且主要采取军事屯垦的方式,动辄万户、数万户。屯垦农民以地设营。
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山西多少县,大兴多少营”;二是“五台八庙七十二连营。”其中最为集中的就是长子营镇域,沿镇域凤河两岸,沁水、长子、河津、黎城、潞城、蒲州、绛州等落地成村,随之形成的是带有山西鲜明特色的遗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