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历史回顾
|
|
时间:2009-07-11 |
|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即致力于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毛泽东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成功,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设想,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
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项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领导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制订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尽力纠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一套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
毛泽东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他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拥有了原子弹、氢弹,打破了核垄断;掌握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技术。这一切,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是实行“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为找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分两步走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进行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创造,固然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而探索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和严重挫折,其深刻的经验教训也是留给后来者不可缺少的宝贵启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之前,在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指导下,全党在总结建国以来30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教训和拨乱反正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1979年国庆30周年讲话到1981年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概括。
1979年邓小平主持起草、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由叶剑英发表的国庆30周年讲话,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讲话对现代化作出新的解释,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提出民主与法制的要求后,又第一次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比较完整地确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纲领。国庆30周年讲话虽然还没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但已经明确提出了要走适合中国的道路:“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邓小平主持起草、1981年经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 ,并对“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初步概括,从主要矛盾、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和执政党党风建设等方面作了阐述。
正是在总结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段名言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