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可划分为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击平原区、沿海区五大部分,辖抚宁、昌黎、卢龙、青龙四县及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物产资源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和深化,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农产品由长期的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主要农产品的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产业特色的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二是我国加入WTO,我市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势在必行,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根,就必须抢抓新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抢占两个市场,积极参与两个竞争,不断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我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区域部局和产业特色的不同,对那些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未曾被省厅命名的)制定出如下发展规划。
一、抚宁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抚宁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京沈高速、102国道、205国道、京秦铁路、大秦铁路畅通全县,山海关机场、秦皇岛港在20公里之内。全县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1万人,占总人口的91.8%。全县土地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7.8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年平均气温10.1℃,降雨量744毫米,无霜期180天,积温资源4100℃,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质地多为轻壤质和沙壤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丘陵、半丘陵山地占全县耕地60%,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多种果品和蔬菜生长。而南部山前平原灌溉条件好,尤其适宜水稻种植。
(一)、特色果品业发展规划
伴随着中国加入“WT0”,该县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广大农民深切体会到粮食生产效益逐步下滑,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果品生产其效益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将打创绿源牌红富士苹果和黄宝峪牌水蜜桃的品牌效益作为我县果品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化发展,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1、特色果品产业现状
抚宁县特色果品生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规模,到2001年以大新寨镇为中心的绿源牌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1.2万亩,总产量22.4万吨;以坟坨管区为中心的黄宝峪水蜜桃种植面积5.4万亩,总产量8万吨。绿源牌红富士苹果、黄宝峪水蜜桃果实个大,单果重均在200克以上,汁多味美,远销广东、上海及东北三省。绿源牌红富士苹果2001年度被省农业博览会评为名优产品,黄宝峪水蜜桃被秦皇岛市评为十大农特产品。
2、总体发展规划
面对入世,我县今后特色果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是:应针对加入WTO的挑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深加工及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普及推广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以区域规模为重点,带动全县果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尽快使果品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作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农村发展“三条主线”原则,大力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尤其发展绿源牌红富士苹果和黄宝峪水蜜桃。到2006年,全县绿源牌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16万亩,黄宝峪水蜜桃种植面积8万亩。
3、工作措施
(1)加强特色果品产业体系建设。县政府成立特色果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兼任组长,主管县长兼任副组长,林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强化基地建设。在现有基地基础上,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充分发挥县农药监督管理站职责,禁止高毒农药使用,加强无公害特色果品基地建设,使无公害特色果品生产面积在2006年达到24万亩。
(3)加强果品无公害监测体系建设。为适应加入WTO及广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日趋提高的要求,为早日打开国际市场,我县将着重搞好特色果品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监测及上市果品的无公害检测。规划到2006年在全县特色果品生产基地都要建立无公害果品监测站。
(4)加强无公害果品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农业局成立农药监督管理站,严厉打击、查处违反省市政府关于无公害果品农药管理办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农药在果品上使用。
(5)加强特色产销协会建设。对已经形成全县特色果品发展的主导产业,按照区域设置成立果品产销协会,负责组织协调辖区范围内果品生产、销售。
(二)、留守营牌大米发展规划
1、水稻生产现状
抚宁县水稻种植始于1945年,解放前种植面积很小,只在沿海一带种植。1959年洋河水库建成后,水稻面积逐渐扩大,到200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优质高产品种占95%以上,年产稻谷5.8万吨。其中以留守营镇为中心的基地稻区10万亩。留守营牌大米在秦皇岛及京津唐地区享有盛誉,可与天津小站稻比美。
2、总体发展规划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抚宁县水稻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为重点,以科技普及推广为依托,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创品牌,促进全县水稻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优种普及率达到100%。到2005年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年产优质大米4万吨。
3、工作措施
(1)强化基地建设。对现有基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加强灌区水源检测,杜绝不达标水源流入灌区。加强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普及,严格按无公害标准操作。加强农药使用情况检查,杜绝禁止农药使用。
(2)加强水稻无公害大米监测体系建设。为适应加入WTO及广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日趋提高的要求,为早日打入国际市场,我县将着重加强水稻产区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监测及上市大米的检测。
(3)加强水稻产销协会建设。积极筹建留守营牌大米产销协会,指导、监督留守营牌大米生产。
(三)、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1、蔬菜产业现状
抚宁县蔬菜生产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初具规模,2001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量64万吨,创产值4.2亿元。全县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达4万亩,其中高效节能日光温室f7118亩,普通温室5882亩。
县委、县政府对蔬菜生产十分重视,县政府建立了蔬菜生产办公室,县农业局设有蔬菜站。全县已建有10个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榆关五王庄“南戴河”牌绿龙豆角基地,占地1000亩,主要进行绿龙豆角深冬生产;茶棚上官营蕃茄生产基地,面积2000亩;崔铁营韭菜基地,占地4500亩;台营镇干涧岭香椿基地,面积1000亩;以茶棚乡前石河村、牛头崖镇卢王庄村为中心的地膜土豆生产基地,面积3.5万亩;大新寨镇香瓜基地,面积100亩;深河乡大葱生产基地,占地1000亩;地膜架芸豆生产基地,占地5000亩;下庄生姜生产基地,面积4000亩;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
2、总体发展规划
面对入世,该县今后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是:应针对加Y.WTO的挑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设施蔬菜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普及推广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以区域规模为重点,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尽快使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作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农村发展“三条主线”原则,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尤其发展设施蔬菜。到2006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8.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
3、工作措施
(1)加强蔬菜产业体系建设。县政府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兼任组长,主管县长兼任副组长,农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原县蔬菜办和蔬菜站职责进一步合并、强化,指导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2)强化基地建设。在现有基地基础上,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充分发挥县农药监督管理站职责,禁止高毒农药使用,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在2006年达到20万亩。
(3)加强蔬菜无公害监测体系建设。为适应加入WTO及广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日趋提高的要求,为早日打开国际市场,我县将着重搞好蔬菜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监测及上市成品菜的无公害检测。规划到2006年在全县蔬菜生产基地都要建立无公害蔬菜监测站。
(4)加强无公害蔬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农业局成立农药监督管理站,严厉打击、查处违反省市政府关于无公害蔬菜农药管理办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农药在蔬菜上使用。
(5)加强蔬菜产销协会建设。对已经形成全县蔬菜发展的主导产业,按照区域设置成立蔬菜产销协会,负责组织协调辖区范围内蔬菜生产、销售。
二、昌黎县特色产业甜玉米发展规划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全县平原面积占90.4%,是国家粮食基地县之一。
(一)、甜玉米产业现状
昌黎县玉米种植面积37万亩左右,甜玉米面积已达5.5万亩,中甜玉米2.5万亩,亩产鲜穗750kg,普通特用玉米3万亩,亩产鲜穗1000kg,加工企业20余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加工业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大中城市。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将转向富于营养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面对消费者饮食口味的转变,甜玉米等土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鉴于此,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这一新兴产业,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特制定发展规划。
(二)、总体发展规划
1、发展规模:总面积5。5万亩,其中泥井镇2万亩,马坨店乡2万W,大蒲河镇1万亩,其它乡镇0.5万亩,2003年以后每年增加5000亩,到2006年达到7.5万亩。
2、建设规划:
(1)、为强化甜玉米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推广工作,由县技术及所在乡镇技术站负责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服务,重点抓好技术推广工作。
(2)、以县种子站为基点。主要完成新生品种的引进繁育和统一供种工作,优种率达100%。
(3)、水利设施。计划50―60亩地一眼井,新打机井300眼。并修复原机井600眼,并配套排灌设施,保证旱能浇,涝能排。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添置完善罐头加工设备,做到加工产品优质化。
(三)、保证措施
1、品种对路。甜玉米以甜单8号、10号为主,普通特用以玉米西育3号、4号为主。
2、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搞双茬玉米复种或前茬豌豆/玉米或前茬玉米后茬蔬菜等方式,平均亩产玉米鲜棒750―1000kg,豌豆250kg,蔬菜3000kg。
3、抓好玉米大、小斑病及钻心虫的综合防治,采取高效低毒农药,实行无公害生产。
4、抓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按着“龙头十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思路。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甜玉米基地,采取订单农业,即形成种植者。工厂收购加工、直至市场销售的产业化,使20家罐头厂和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使种植者受益,加工厂盈利。
5、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市场流通。要建立中介组织,成立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有序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6、发展农业信息网络。目前,我县已开通农业网站和863信息工程。把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农户和加工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方便。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甜玉米产业化的领导,县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王新佳任组长,副局长王兆兴、王力江任副组长,成员由种子、植保、技术、土肥及所在乡镇站长组成,同时,建立项目承包责任制,确保顺利完成。
三、山海关特色蔬菜发展规划
山海关区地处秦皇岛市郊,是东北、华北结合部,是联系东北、华北的咽喉要道,也是京津、东北、渤海湾三大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交通发达,有很大的辐射力。该区是首批全国旅游优秀城市之一,每年有200多万人次的境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形成巨大的购买力。同时,该区大撄桃等果品和蔬菜示范区没有污染、生态环境优越。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年降水量674.51mn,平均相对湿度62%,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182兆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日数2715小时,无霜期180天。土壤质地良好,肥力适中,适应于大樱桃和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此外,该区水质优良,宜于生产优质果菜。
该区的农业生产属城郊型农业,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了果菜两分天下的格局。大樱桃等果品和蔬菜生产在该区属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尤其是设施菜的发展更为显著。全区蔬菜占地面积为2.4万亩,播种面积4.2万亩,总产量17万吨,总产值1.2亿元。保护地面积1.6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37万亩。大中小棚面积2600亩。全区蔬菜栽培品种齐全,既有大路品种如:黄瓜、豆角、番茄、茄子、辣椒、芹匠、菠菜等占总产量的50%,又有当地特色品种韭菜、香菜、生菜已具一定规模,占总产量的30%,并能周年生产、四季供应。还引种20余种特菜品种占总产量的10%。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3500亩。其中韭菜无公害生产基地2500亩,香菜无公害生产基地1000亩。目前尚有2万亩水浇地,急需向蔬菜调整。
(一)、产业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5万吨。全区到2003年实施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0%;基地生产蔬菜要达到国家无公害严品质量标准,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并逐步建成与批发市场配套的蔬菜无公害检验检测体系。
(二)、分步工作方案:
1、进―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继续加大蔬菜种植设施菜发展步伐,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2、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土。产技水,扩大元公害蔬菜基地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生产、销售环节及检验、检测体系,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以新品种试验、示范为重点,推广“优种工程”。大力发展错季、时差及淡季菜等区域特色,以创造更高效益。
4、加强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项目为龙头带动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