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他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再回过头去看三峡当年的论争,至少反建派在资金投入、移民数、泥沙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比当年的主建派“看得远”。
简介:卢跃刚,原《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2011年5月31日A11版 作者:卢雁 原题为:希望全国人民继续讨论三峡
争论是为了三峡的未来
1986年,时任《中国青年报》经济部记者的卢跃刚开始介入三峡的调查报道。1991年卢跃刚报道华东水灾之后,对三峡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多次参加当时反建派的讨论。1992年,卢跃刚飞到重庆,下到库区,待了20天不到。回来后写了篇《半个世纪的论证》发在《中国青年报》,又写了一篇《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报告文学,在《中国作家》上发表。两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轰动。
日前,他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再回过头去看三峡当年的论争,至少反建派在资金投入、移民数、泥沙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比当年的主建派“看得远”。卢跃刚承认:中国目前的大坝技术世界一流,三峡大坝也不存在要炸不要炸的问题,这是一个遗产,是一定要继承的。
卢跃刚认为,目前的洞庭湖、鄱阳湖的问题,是不是三峡工程导致了这样大范围的气候的变化,他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力证据,目前下这个结论还太早。
重温当年的一些争论,是希望这种宽松的技术讨论能够继续,能给决策者以更多的参考。
●三峡工程1800亿元的说法,是指直接投资。
●泥沙问题是水库的癌症,三峡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三峡工程是一个遗产,是一定要继承的。
●中国目前的大坝技术世界一流。
日前,对三峡问题较有研究的原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再回过头去看三峡当年的论争,至少反建派在资金投入、移民数、泥沙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比当年的主建派“看得远”。当然,卢跃刚承认:中国目前的大坝技术世界一流,三峡大坝不存在要炸不要炸的问题,这是一个遗产,是一定要继承的。
记者:因为您采访过三峡,想听听您对三峡工程的看法。
卢跃刚:我对三峡问题实际上最早研究的是水,从华东水灾开始,1991年,当时三峡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1986年重新论证,当时我在《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也开始了解了一些情况。1991年时,又要重新上马。1992年1月,围绕反建派提出的问题,新闻界组织了一次记者采访活动,报社派我去,但被我拒绝了。
记者:为什么呢?
卢跃刚:我不认为这个记者代表团能够做成一个客观的采访,我说我要去,但是我自己去。他们是逆江而上,沿途看,水利部、三建办的领导陪同,全国各大报、电视台都去了。我一个人飞到重庆,下到库区。当时比较艰苦,那时候库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待了20天不到。回来后先写了篇《半个世纪的论证》发在《中国青年报》上,又写了一篇《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报告文学,在《中国作家》上发表。两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轰动,报社这篇在“两会期间”发表,第一次公开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大报,用一版发表完整的表达反建派的声音,很多人大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