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32年初,蒋介石坐镇南昌,统率30万人马,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三团代理团长的彭绍辉,在战斗中先后两次负伤。不久,彭绍辉调任第三师第十团团长,指挥第十团参加了东固方石岭战斗,歼灭了韩德勤师,俘虏了大批敌人。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彭绍辉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参谋长等职。1932年6月,彭绍辉升任第一师师长,时年26岁。同年底,蒋介石又调动90多个师,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
1933年3月20日,国民党第十一师进犯至草台岗地区。彭德怀在电话中告知彭绍辉:拿下制高点霹雳山,是取得此次反“围剿”胜利的一个关键。凌晨,彭绍辉命令两个团开始登山,并且下定决心:“不拿下这个制高点,我就不下山来。”
霹雳山地势险峻,两军猛烈对射,相持不下,直至中午,我军才占领这个山头。当敌人向山下溃败的时候,彭绍辉在敌人丢弃的满山遍野的枪弹之中,拾起一枝步枪,奋不顾身地同战士们一起冲下去。刚冲到半山腰,他左臂连中两弹,骨头被击成几截。彭绍辉被送进了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医生将其左臂截肢。
出院后,组织上为了照顾彭绍辉,准备安排他去地方工作。彭绍辉当即表示:“我虽没有了左臂,但还有右臂,而且还很年轻,还能同敌人进行战斗。只要国民党反动派不消灭,我就不离开部队,不离开战场。”对他的恳切要求,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表示不同意。彭绍辉便去找周恩来。周恩来见彭绍辉意志坚定,于是答应了他,并勉励他说:“绍辉同志,你虽然身体残废,却要求再上战场,这种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是可嘉的。好吧!你去继续勇敢地战斗,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彭绍辉就这样又回到了红三军团。在这年纪念“八一”建军节大会上,彭绍辉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红色苏区开始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就有50万人。红军各军团都在紧张地组织补充队伍。红三军团抽调彭绍辉前往该军团的补充区兴国县组织第二补充师。虽然彭绍辉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但他毫不迟疑,立即由一名护士陪同,携带必备药品,赶赴兴国。彭绍辉在兴国仅工作月余,就筹组了兴国模范师,并亲自担任师长。可是该师的连、排级干部奇缺,彭绍辉立即抽调了一批优秀分子,成立教导队,亲自负责训练,解决了干部不足的问题。随后,组织上又任命彭绍辉为红五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
不久,彭绍辉便再次负伤。在指挥建(宁)、泰(宁)、将(乐)之间的光明山战斗中,他为了便于观察,站在山坡上一个较突出的高地,用望远镜注视着战斗的进展。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他的下颔骨被打碎。由于出血过多,彭绍辉昏迷过去,被送进建宁红军医院动手术。由于当时医院手术器械非常简陋,缺少麻醉药品,动手术时,彭绍辉痛得用手抠住床沿,脸上的汗珠一阵阵往外冒。但是他一声不吭,直到医生从他下颌里取出了子弹头,他也没喊一声疼,被大家誉为“活关公”。1934年4月,彭绍辉的伤口刚刚愈合,又奉命到少共国际师任师长(政委肖华)。
三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彭绍辉奉命率领第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掩护红三军团转移。红三军团刚一行动,敌人就追了上来。为阻击敌军,第十五师在石城大脑寨一带摆开了战场,彭绍辉和肖华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然后撤出战斗。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为了加强主力部队建设,将彭绍辉调至红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长。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彭绍辉又被调回红三军团。彭德怀见到他后高兴地说:“你回来了好。可是没有适当的工作岗位,你去搞教导营行不行?”彭绍辉干脆地回答:“好!只要是干革命,什么工作都行。”于是,彭绍辉愉快地当了教导营长。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彭绍辉被派往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当参谋长。这位对革命工作从未讲过价钱的独臂将军,这次却一反常态,找到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说他听说红四方面军有残余的军阀作风,张国焘对党中央不满,不执行中央命令,自己去了也搞不好工作,因此不愿意去。杨尚昆告诉他,中央是要争取团结四方面军,革命工作需要他去。于是,他很快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服从党的安排。
9月,张国焘拒绝接受中央北上方针,扬言要另立中央。彭绍辉听了,心情异常不安。一天晚上,军长和政委都到总部开会去了,他突然接到叶剑英发来的电报,大意是:关系破裂,望你们迅速赶来,跟中央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