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经历了歼7C飞机研制的全过程的他,深刻的意识到研制一架飞行性能好、作战能力强的歼击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先进的总体气动布局设计方案。为此,他率先提出了新式气动布局总体设计方案。
正是这个全新的气动布局方案,带来了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等先进技术,以及一批新系统、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品的大量运用,不仅提高了歼-10飞机研制的难度,更将歼-10飞机的立足点和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宋文骢的一大特点。他强烈的创新意识,坚持走自行研制的路子,使我国新机研制能力提高了一大步。1980年,宋文骢任歼7C型飞机研制总设计师。他积极主张自主创新,大胆提出将测绘仿制改为参照设计。宋文骢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完成了全套风洞试验,并依据自己的试验结果,确定了气动导数,进行了飞机性能和操稳品质计算、分析和评定。经过艰苦奋战,1984年歼7C型飞机首飞成功,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轻型全天候歼击机。
有人评价宋文骢说,他没有威风凛凛的气势,却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他没有风度翩翩的打扮,却有一种对科学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是他们的努力,共和国国防航空工业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薛莹 来源:科技日报
薛莹:几个月里,她瘦小的身影淹没在装配现场高大的工装间。重达60多公斤的前缘,一天之内在5台工装间抬上抬下30余次。
30多架份的试制,40多个昼夜的鏖战,那个重要时刻终于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波音代表的手,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静得一丝声响也没有。
只见波音驻厂代表用大拇指轻轻一推,垂尾前缘所有孔全部同心!“OK!”波音代表向当时的中国一航西飞集团公司薛莹投去赞许的目光。我国航空工业技能人才再次赢得了国际的认可。
“60年来,新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思想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严谨作风和特殊技能的技术工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左鸣说。
众所周知,航空工业的特殊性则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以飞机垂尾前缘组件为例,因为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质量与飞行安全,所以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当时国内工装采用的是卡板定位,而不是国外的真空吸覆工装,7.2米长的前缘与工装贴合不紧,装配时极易产生应力,使前缘尾部外摆。“以往装配时都是几个人推着前缘贴紧垂尾拧螺栓,波音提出的要求在当时简直难以想象。”一向稳重、沉静的薛莹坦承起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几个月里,她瘦小的身影淹没在装配现场高大的工装间。重达60多公斤的前缘,一天之内在5台工装间抬上抬下30余次。在工艺、技术人员的支持下,薛莹带领着组员翻阅图纸、技术文件,一遍遍在蒙皮上试制。用改变铆接顺序最大限度地消除蒙皮应力;改进锪窝钻、钻头等工具,人为增加垫片反向校正,使工装与蒙皮紧密贴合;改变工艺方法,优化加工流程,使蒙皮装配后力量分布均匀,保持一条直线……
荣科、宋文璁、薛莹……仅仅是中国航空工业优秀人才的缩影。六十年来,航空伟业成就了千千万万个航空骏杰,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在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光辉史册上闪耀!
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已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当人们还沉浸在六十年成就带来的激动和自豪时,40余万航空人已伴随着鸣响的自主创新号角,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他们将以此书写我国航空工业问鼎蓝天的崭新篇章、以激情去实现十三亿中国人的航空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