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遗物,前些年捐给淮安周恩来故居了。唯独这件化纤大衣,晋菊清却一直珍藏着。
晋菊清珍藏的,还有一些老照片。是他们在北京与总理和邓颖超一起拍的,大大小小,20来张,夹在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老旧相册里。
每当想念总理和邓颖超的时候,晋菊清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一张一张地翻看。
晋菊清说,两位老人为革命做过那么大贡献,还一生甘守清贫,作为周家普通的后代,我们更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活吃饭,决不能干出半点让老人家在天之灵感到不安的事情来。
一次又一次地翻看,相片和相片夹子都磨损得比较严重,以至于有些照片都夹不住了。
指着一张与总理和邓颖超的合影,晋菊清说:“这是和七伯、七妈在西花厅门口照的。”照片上有周总理、邓颖超,有总理的一个婶婶,总理的三弟,还有荣庆,他们站在后排。周总理的三弟媳、晋菊清和几个小孩,站在前面。照片背面写着的日期是1974年7月。这是一张不可多见的周总理的全家福;
还有一张邓颖超去世时,晋菊清和亲属们在舰船上抛撒骨灰的合影;
还有晋菊清手扶周总理办公室靠背木椅的照片;
还有晋菊清与邓颖超的合影……
志勇说,最遗憾的是,1983年他结婚时,去北京与大奶奶一起照的相,一张也没有洗出来。是那种装胶卷相机照的,不知咋回事,全曝光了。
说到这里,志勇想到总理和先后谢世的四位亲人,一阵伤感不禁涌上心头。
他说,对不起啊,我去年得过一次脑梗,现在情绪不好控制。
稍许沉默后,他说,1976年和1992年,对于周家,是两个悲伤的年份。
1976年1月8日晚,他们正在吃晚饭,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封电报。是大奶奶邓颖超发来的。
电报上说:“总理逝世,在京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是总理的安排。”
放下电报,晋菊清哭着就要去北京。周荣庆则把着门,满脸泪水,说既然七伯和七妈不让去,咱就得听他们的话。
而就在总理逝世的50天前——1975年农历11月初七,周志勇的奶奶王兰芳也走了,只有68岁。
1988年春,晋菊清从周恩寿家人那里得知,邓颖超病重了。
这一次,晋菊清执意一个人去北京看望了病中的邓颖超。
晋菊清至今还记得,邓颖超在昏迷中断断续续给她说的话:“这不是菊清吗?好孩子,不许哭。今后无论怎么样,都要坚强些!”
晋菊清从北京回到焦作不久,丈夫周荣庆也病了,并且一病不起,至到1992年1月15日走完他63岁的人生历程。
病中,周荣庆最后悔的是,没有和妻子一道去北京看望七妈。
不到半年,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也与世长辞了。
晋菊清从广播中一听到这个噩耗,就带着3个孩子去了北京,终于为七妈送上最后一程,与其他亲属一起乘军舰把七妈的骨灰撒向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