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月风声日紧,大家都知道眼下是多事之秋,我也处处赔着小心,从不招惹是非,有天在神武门居然还开了回眼。
那天傍晚,我正在北门值班,从西筒子那边开过一辆加长的大卡车,车上载着两根大木梁,要从神武门出去。可是车身太长,门洞又窄,城门和御花园之间的距离也小,司机将车身转来转去总不成功,急得满头大汗。
我们警卫队几个人也不懂,前后帮着张罗,其实是帮了倒忙,车身横在那里,进退不得。于是我们就请卡车司机进避风岗楼里先歇歇汗再说。司机坐定一聊,我们才知道,这两根楠木柱子是故宫贡献给毛主席纪念堂的。听了这话,我赶紧跑到外面再去瞧一眼两根木柱,亲手摸摸,算是见识了一回。
后来这两根楠木柱到底还是运出了故宫,故宫为此还得着一张毛主席纪念堂的奖状,算是有特殊贡献单位。为了这个,人家特许我们故宫参加纪念堂建筑的义务劳动。我去了一回,是前半夜在纪念堂里绑钢筋,两条钢筋之间密得都伸不进一个拳头去。那天晚上我就没上夜班,不但免了一回“脱了穿”,也免了一回“忒难受”。
到了纪念堂建成开放,我们故宫的人又是优先瞻仰。我进了纪念堂大门,四处找寻那两根楠木柱子,但总也看不出来。有一次古建专家单士元先生路过北门,我跟他打听楠木柱子的来历。单先生说,如今只有后三宫还是明代的好木料,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别瞧漆画得好看,其实都已经是松木了。那些楠木柱子都是当初从前三殿拆下来的,以备日后修缮之用。这样的木料毁一根就少一根,再也不会有了。
听了这话,我就后悔当初没有再好好打量一番运出神武门的那两根楠木柱子。
相关阅读:北京紫禁城与金丝楠木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及紫禁城上乘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梁椽构筑。金丝楠木明代起至清代,已为皇家专用。皇家的金銮宝殿、金漆宝座、祖堂佛龛及赦造的坛庙、佛像建筑,多为金丝楠木制作。乾隆活计档中也记载了很多乾隆帝亲自审阅定制的金丝楠木系列家具。
金丝楠木的描述,最能象征十三陵建筑艺术与风格的长陵祾恩殿,是建成于宣德二年的辉煌建筑,历经500余年沧桑而无恙。祾恩殿以60根金丝楠木大柱形成构架,其中,中间4根高为14.3米,直径1.17米。即使故宫的太和殿也不能与之匹敌。祾恩殿无论是形体结构、建筑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它的出现同样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与强盛。
从祾恩殿现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中,仍可想象初建之时所用的木料该是何等的气派。
在汉朝,皇家贵族已将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的金丝楠木大肆伐用,所剩几无。到明朝,金丝楠木只有在湖广、云贵和四川的原始森林寻找。金丝楠木质地坚挺,耐腐蚀且有香味。是明代皇家建造宫殿的主要用料。
皇宫大殿的主要木料,大多来自这些地方。金丝楠木的贵重,除这些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它的稀少和成长的缓慢。在明朝朝廷大量采伐之初,这种树木零星地散见于原始森林。随着采伐量的逐渐增加,能够利用的金丝楠木大都只剩在“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了。祾恩殿大殿多采用金丝楠木,所用木料大都在此种地段开采。这些地方不仅难于攀登,而且有毒蛇猛兽、瘴气蚊虫,砍伐极为困难。
陵园所需用的金丝楠木大材,共计万余根,最粗的直径可达1.4米以上。要采伐一根大木,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当木夫将金丝楠木砍倒之后,便沿着行进路线先行修路,然后由人工将巨木拖到江河之滨,待水涨季节,将木掀于江河,让其漂流而下。在这漩涡急流、惊涛骇浪之中,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丧生。
据说,当时光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金丝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这样粗大的金丝楠木,这样宏伟的金丝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有的了。所以,祾恩殿就显得特别珍贵。
史载,当年建造天安门城楼的金丝楠木,仅运费就达90万两黄金,而建造紫禁城用了大约十万根楠木。
金丝楠木可以算是中国国宝级的树种。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木材纹理中有金色丝线,感觉如同锦缎,视觉效果非常华贵。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及紫禁城上乘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梁椽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