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83年12月末,父亲在四川省考察工作,当时重庆是计划单列市。其间,父亲和四川省、重庆市的谭启龙、杨汝岱、王谦、廖伯康和鲁大东等同志有过多次座谈。座谈的内容很广泛。在潘家坪宾馆,父亲问,重庆市现有人口多少?重庆的同志回答得很清楚。父亲又问在重庆市的总人口中,干部多少,教职员工多少,所有吃皇粮的人数有多少?这下难住了重庆的同志。父亲一笑,请他们找本《三国演义》。
文章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8月18日 作者:胡德平 原题为:父亲读《三国演义》的几个片断
延安时期,是父亲读书最多、最刻苦的时期之一,当时他藏有很多图书。1945年秋,因为要去前线,他把所有的书籍都埋在王家坪某处,解放后去找,一直没找到,为此他遗憾不已。他读书的速度很快,并有对重点语句用红笔划道、写批注的习惯。延安老同志传说,毛主席对父亲的读书有个评论:“好读书,不求甚解。”究竟如何,我没有仔细求证。这句话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似有多种解释。两晋时期玄学盛行,对古代经典著作的注释解说很杂乱,不少注解繁琐无聊,已失原著本意。陶渊明自谓“不求甚解”,倒也是种反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我知道,父亲对革命导师的书籍,非常强调读原著,认为辅导材料必要,但并不十分看重。他认为这些材料往往这一时期是一种解释,那一时期又是另一种解释。
延安时期也是全党理论水平大大提高的时期,当时党内对中国社会、农民问题、阶级斗争、民主革命等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似乎仍然处于一种不甚了了的状态。
父亲非常喜欢我国的古代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我猜想这些书他在延安时期都已看过了。上世纪80代,影视节目放映《三国演义》、《西游记》时,他是一个热心的观众,每晚看完“新闻联播”后,如无公务在身,他就看看电视。我有时见父亲如此欣赏这些节目,心中也十分纳闷,在我看来,这都是为青少年准备的娱乐节目呀!
我读《三国演义》,只集中精力看到“火烧赤壁”,顶多看到关羽被俘就义,以后章节基本上就不看了。
2011年6月19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前辈,和我有次长谈。有一部分内容谈到他和我父亲的交往和工作关系。其中一段往事,是父亲在重庆谈《三国演义》的一百一十八回,刘禅进降表的那一回。
1983年12月末,父亲在四川省考察工作,当时重庆是计划单列市。其间,父亲和四川省、重庆市的谭启龙、杨汝岱、王谦、廖伯康和鲁大东等同志有过多次座谈。座谈的内容很广泛。在潘家坪宾馆,父亲问,重庆市现有人口多少?重庆的同志回答得很清楚。父亲又问在重庆市的总人口中,干部多少,教职员工多少,所有吃皇粮的人数有多少?这下难住了重庆的同志。父亲一笑,请他们找本《三国演义》,仔细看看第一百一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宾馆里无此书,重庆同志说,车队出发的下一站是永川,到永川再找书吧。不想到了永川,仍未找到。车到泸州后,才找到一本《三国演义》。拨乱反正之初,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之贫乏,由此可见一斑。《三国演义》这一回,记录了蜀汉当时的人口、户数、官吏和军队兵员的情况,读之让人感慨深思:
(后主刘禅)遣尚书郎李虎,送文簿与艾(邓艾):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择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