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艾奇逊受命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题为《中国的危机》的著名讲演,正式把台湾划在美国的安全防线之外。这是继白皮书之后,蒋介石遭到来自美国的又一次重击。此后的数月内,美国及联合国在报刊或讲坛上,不断辩论应否承认大陆中共政权问题,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与此同时,美国开始酝酿从台湾撤离侨民,留驻台湾的只剩下一位“领事”级代表,最高级的“武官”不过是位中校。看来,杜鲁门是打定主意坐视蒋介石垮台了。宋美龄在美国无事可做,只好于1950年1月10日离开纽约,黯然返台。
美国的态度对其他国家的对台政策也产生重大影响。当时世界一般舆论都认为,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在台苟延残喘的时日已屈指可数。所以,跟随国民党撤退来台的外国使节仅南朝鲜一家。印度、瑞典、丹麦、巴基斯坦等国则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民党断绝关系。
外部形势如此,台湾内部的状况也让蒋介石忧心如焚。
尽管国民党当局严令封锁杜鲁门的声明,但到头来,这个不幸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原本就不大的台湾岛。这样一来,台岛上下人心更为不稳,一派失败气氛。许多富贾显贵和党国要人,纷纷收拾细软,自我放逐。过去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学生”、“同志”,死的死,降的降,剩下的不是溜之大吉,就是让他感到靠不住。真正与蒋某人同甘苦共患难的人,少得可怜。就连在大陆盛级一时、炙手可热的四大家族,如今也落得分崩离析,各奔一方。宋子文早在1949年1月便辞去广东省长职,与妹妹宋美龄、妹夫蒋介石分手,带着妻子张乐怡,经香港转赴巴黎“治病”去了;不久又去了美国,从此一去不返。
蒋介石的连襟,曾一身兼任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之要职的孔祥熙,离蒋而去的时间更早一些。抗战后期,他因贪污美援、聚敛无度被宋子文、政学系、CC系挤下了台,从此结束了官僚生涯。1947年离华赴美,住在里弗达尔的自家别墅里,经营他的银行业去了。
至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虽留在台湾,但因弄权自重、拉帮结派,已为蒋介石所厌恶;再者,蒋介石从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中,看透了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内心早已准备由自己的亲骨肉蒋经国继承大位,卧榻之侧,自容不得二陈鼾睡。1951年8日,陈果夫病故,其弟陈立夫很快被蒋介石夺去权柄,被迫出走美国,以养鸡消遣度日。这是后话。
从当时的民意来看,台湾人民对蒋介石的光临并不欢迎。因为,“二二八事件”的惨痛记忆仍留在他们心中。数万人被杀害,在台湾人民与国民党当局之间长久地留下了敌视与猜忌的历史阴影。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溃败,国民党政客、官员大量涌台,并垄断军政高级职务,给国民党与台湾人民之间的关系又增加了一层新的矛盾。
此时,台湾的经济状况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台湾本一弹丸之地,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山脉占去2/3。原有的600万人口,依靠日本人统治期间打下的一点经济基础,生活尚可温饱。现在蒋介石一下子从大陆带来200多万军民,人口压力骤增,以致出现生产萎缩、物价飞涨、物资奇缺的局面,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正如一本书中描绘的,“大部分人民已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程度,可以说是民穷财尽了”王作荣:《我们如何创造了经济奇迹》,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7月版,第8页。好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从大陆劫掠了大批黄金、白银和美钞,约计5亿美元,稍可应付急用。但经济若无根本解决办法,早晚要坐吃山空。
台湾的军事力量也弱不可恃。陆续由大陆败退至台、澎、金、马及外缘诸岛的国民党陆军,号称60万之众,其实当中仅有30万人有过作战经历,其余的30万人中,混杂着大量被裹胁来的农民、渔民、学生和地方保安团。许多部队官多于兵,甚至有官无兵,空留番号,且严重缺乏弹药、粮食和衣物,军营中充满悲观失败情绪。对此,陈诚曾说:“由大陆来台的若干部队,战意消沉,纪律败坏,不仅不能增强台湾的防御能力,甚至反足以加深内部的危机。”
以桂永清为司令的国民党海军只有3.5万人,舰艇约50艘,其中有攻击能力的战舰仅半数而已,且炮弹缺乏,维修不济,难以掌握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周至柔指挥的国民党空军,状况稍好一些,官兵共有8.5万人,拥有各型飞机400架,不过能用于作战的也只有半数,油料储存仅够两个月之用。
靠着这些残兵败将,蒋介石虽一再对外鼓噪建立了“海上长城”,其实他内心最清楚,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自壮胆量而已。
总之,国民党退台之初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危机四伏、内外交困的黯淡境地。后来,江南在《蒋经国传》一书中对此曾有过一番描述: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1950年的台湾6月,其真实性无可非议。很多过来人,甚至30年后,回首前尘,生不寒而栗的感觉。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神祈祷,或许会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
几乎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蒋介石将如何收拾残局,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