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部署,各野营部队着重进行了行军训练,在江河、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等野战环境,练习行军、做饭、宿营、警戒。同时,采取走训与驻训相结合的作法进行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演练突破、迂回、包围、追击、防御、反冲击等攻防作战战术,演练打坦克、反空降、反空袭等战术技术。海军组织了海上拉练,锻炼海上作战和生活能力。空军组织了转场训练,锻炼部队机动能力。许多野营部队到韶山、井冈山、古田、遵义、延安等革命圣地、著名战场以及其他先进典型地区参观访问,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人民解放军成长发展的历史以及本部队在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搞忆苦思甜,提高思想觉悟。
野营训练培养了部队的吃苦耐劳精神,检验了部队走、打、吃、住、藏的能力,使部队学到许多在营房中学不到或难以学到的东西。野营训练密切了官兵关系,增强了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许多部队在野营途中坚持做到:水缸不满不走,院不扫净不走,借物不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不走,群众纪律不检查不走。据不完全统计,全军仅在一九七○年的野营训练中,即帮助驻地培训民兵近400万人,助民劳动500多万人次,给群众医伤治病280多万人次。
野营训练同时暴露出部队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是不会行军、做饭、宿营、警戒的问题比较普遍。行军中经常出现前面休息后面跑,野炊时两个小时做不熟饭,宿营时两个小时进不了房,出发时提前三、四个小时就起床集合;有些装具不适应行军、作战的要求,战士负荷太重,许多装备物资和战备物资带不走;通信器材数量少,质量差,不能保证通信联络;机关组织指挥能力较弱,营以下干部多数不懂本级战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军、兵种知识,对现代战争的特点研究不够,合成意识差,等等。
野营训练是一种基础的训练方法,在部队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大大提高,机械化行动已有可能的条件下,部队每天进行几十公里的步行,这对于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水平并无决定性影响。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定环境中,野营训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军事训练正了名,使过去几年中几乎无人敢提的军事训练以这一形式得到了承认和恢复;其次,野营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检验了部队行军、作战的综合水平,提高了部队走、打、住、藏的能力;再次,野营训练对部队作风的养成影响重大。不论是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还是官兵关系、军民关系等都在野营训练中得到了检验和锻炼。
(二)一九七二年的练兵活动。
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毛泽东的迫切愿望之一。一九六九年的珍宝岛事件之后,毛泽东以较多的精力关注外部世界,认为战争日益迫在眉睫,要求全党都要学习军事,注重战争,准备打仗。然而,“抓政治保险,抓军事危险”的阴影仍然笼罩在许多军事指挥员头上,一九七一年,人民解放军的全训部队仍然不多,训练计划很少落实。一九七一年七月,全军作战部长会议提出全训部队除坚持冬季野营拉练和天天练外,每年军事训练时间步兵不少于六十天,技术兵不少于八十天。周恩来认为这个标准仍然偏低,提出步兵训练九十天,技术兵训练一百二十天。毛泽东同意了周恩来的意见,将会议的《报告》转发全军。
“九·一三事件”之后,阻碍军事训练的禁锢被打破。“批林整风”激发了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练兵热情。一九七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在冬季野营训练结束后,各部队普遍投入军事训练。这一年,陆军野战部队25%的师、空海军80%以上的作战部队进行全训。截至十一月底,全训部队的步兵一般训练了九十天左右,技术兵一般训练了一百二十天左右。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是一九六○年以后每人平均飞得最多的一年。海军有的舰队舰艇出海训练的艘次,比一九七一年增加29%。
一九七二年起,人民解放军在抓基础训练的同时,普遍举办教导队,轮训基层干部;开展以打坦克为重点的“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和以防原子为重点的“三防”训练;恢复和建立训练规章制度,组织修改、编写各种条令、条例、教材。一九七三年底,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和增建41所院校,重点培训营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干部和技术干部,并适当加强部队训练机构。